“京茹,去看看后院吧,我打个电话。”
李建设坐下,瞥了一眼手表,还有两分钟,刚刚好。
“不用了,我不看了。
孩子们放暑假都在后院,闹哄哄的,反而看不清楚。”
秦京茹躲在这里,待会儿要去帮忙做饭。
“行,我等电话。”
李建设接过茶杯喝了一口,看见秦京茹帮他按摩肩膀,这感觉真不错。
“叮铃铃!”
电话准时响起,他拿起听筒一听,果然是周蓉打来的。
“李建设,这次不能来京城了,我妈身体不太好。”
周蓉回老家一年了,一直未能回来,但通信从未中断。
“嗯!我寄的钱收到了吗?”
李建设大致明白情况,那边的事情他也帮不上忙,更何况周蓉的嫂子家背景深厚,很快就会官复原职。
“刚从邮局取了钱,李建设,谢谢你。”
周蓉从不贪图享受,但家里需要用钱,她得照顾母亲,没法工作,日后定会偿还。
“周蓉,这样吧,跟家人商量一下,要是年后你妈还没好转,就送来京城,我来安排医院。”
李建设想起月底**要来了,这时进京可不是好事。
他之前催促关响回来也是为此,这种天灾只能自救,能做的事不多,最棘手的是**往往发生在深夜。
这个时代,人们习惯早睡,也没有太多应对办法。
“好的,过年时我爸、哥哥和嫂子都会回来,到时再商量。
对了,上次跟你说的我弟弟和周蓉的事,你觉得怎么样?”
周蓉喜欢找李建设商量事情,总能得到中肯的建议。
“蓉蓉,爱情无价,替我祝福秉昆,希望他们以后有机会来京城玩。”
李建设随口一说,两地相隔太远,近几年都不方便出行。
“我懂了。”
又聊了几句,周蓉就挂了电话,并非舍不得话费,而是后面还有人在排队等着打电话。
她一到家就把信封放在桌上,“秉昆,这是你姐夫给的,你和郑娟好好照顾妈。”
“姐,这么多钱?”
周秉昆拿起厚实的信封瞥了一眼便吃了一惊。
“你姐夫给了千八百,姐姐补了五百。
还有,他让我转告你们有机会去京城玩。”
周蓉的事家里起初也不支持,等到过年父亲回来,先劝弟弟和哥哥同意再说。
“哎哟,我姐夫也太慷慨了吧。”
周秉昆虽清贫,却有个好姐夫,从前有蔡晓光,如今有李建设。
“秉昆,闲时多看书,没上高中的也能自学,有不明白的问我。”
周蓉没提高考的事,担心说出来弟弟保不住秘密,影响李建设。
“看书干嘛?早还给老师了,姐,不说这个了,我去找郑娟。”
周秉昆一溜烟跑了,发誓这辈子不再读书。
……
李建设刚放下电话小憩,铃声又起。
“喂!”
“爸,我是关响。”
电话那头传来大宝的声音,比以前成熟许多。
“儿子,啥事?要回来了吗?”
李建设差点亲自去村口接人,才四十公里,这么多年没团聚。
“爸,这次非回不可,公社推荐我去清华,过几天就报到。”
关响本打算靠自己考上大学,没想天降好运。
“直接读清华?不用考?”
李建设愣住了,原来父子俩走的是同一条路,都不用高考。
“爸,真要考,我也行。
爸,明天上午我就回来……”
关响有他的傲气,但能免试当然更好,毕竟谁不怕失手?有时走捷径也不错。
前几天领导来考察,他抓住机会得到赏识。
于是不久后,他获得了推荐上大学的资格,还是直入清华大学的机会。
“好,我去车站接你。”
李建设兴奋不已,家里出了个大学新生,将来必成望族。
挂断电话后,趴在李建设肩上的秦京茹开口道:“姐夫,关响要上大学了,真是太好了。”
“嗯,晓晓以后也能上大学,她很适合学习。”
李建设心中暗想,每个孩子的潜力都不一样。
关响、学弈和朝阳都成绩不错,到了言乐这里却显得吃力,连高中都未必能考上。
秀儿的成绩尚可,但距离顶尖学生还有差距。
红星虽聪慧且相貌出众,但她和晓晓一样,文科较强而理科较弱。
他稍作总结,觉得家庭条件越好,孩子反而可能缺乏竞争力。
如今正是寒门出人才的时代,许多学霸出身贫寒,常参与勤工俭学,逐渐崭露头角。
比如言乐在家看电视时,有些同学在校外路灯下苦读,这种精神值得学习。
“真羡慕他们!”秦京茹感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