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3章 建设哥(2 / 2)

娶妻娶贤,这二十多年来,他除了早年卖家具挣了些小钱,主要依靠工资。

其他大部分收入都来自陈雪茹,她还给他生了两个儿子,让他过上了富足的生活。

“东旭,你们先回去工作吧。

什么时候攒够了一千块,要是还想做买卖,再来找我。

轧钢厂的工作别辞掉,那里旱涝保收,将来还有退休金呢。

傻柱的情况跟你们不同,他是厨师,出来也能挣钱,可你们离开工厂还能干什么?小当和槐花就留在我这儿,你们不用操心。

所以啊,你们好好把亮亮养大,给棒梗找个对象,比什么都强。”

并不是他不想带着东旭一起干,而是实在带不动。

要是借给他钱,还不如直接给钱,若是一味白送分红,又难以服众,这不符合他现在资本家的身份。

“哥,我攒够了一千块,可以做点什么生意呀?”

贾东旭还不死心,就这样错过了机会,太可惜了。

“到时候再说吧,我这边的钱都投出去了,还得过段时间才能见效。”

李建设摇摇头,先富帮后富,他还算不上富裕,全靠小老婆过日子。

“哥,要不让我来给你当秘书吧,小当才那么小,她能懂什么?”

贾东旭退而求其次,还是想跟着来。

“东旭,小当在这儿住了四年,这里的事她都清楚,住在这儿也方便,你还是老老实实待在厂里上班吧。”

正说着,小当和傻柱走了进来。

“哟,贾东旭,你们两口子也在啊。”

傻柱一进屋就开始嚷嚷:“李建设,你怎么让人把饭馆后院的侧屋拆了,说是要改成厕所,这不是糟蹋了一个大包间吗?”

傻柱已经迅速辞了职,因为他听说李建设答应让他占股十个点,这不是小数目,饭馆每赚一百块,就有十块归他,所以他特别上心。

而李建设这样做,也是为了把人绑牢,他并不指望饭馆赚大钱,原本只是想养活于莉和于海棠,顺便截胡傻柱的养老问题。

“傻柱,你懂什么?厕所不修好修大,等客人多了,上厕所都要排队。

这事你就别管了,怎么赚钱做生意,我心里有数。

你就盯着厨房那边就行,真的把饭馆经营好了,旁边店铺租下来不就行了,还怕包间不够?”

李建设懒得再多解释,他对经营理念简单明了,而且傻柱根本就不懂做生意。

“对啊!”

傻柱顿时没了底气。

在生意上,他确实一窍不通,但李建设经验丰富,以前可是公方经理,其中还包括前门大食堂这样的业绩突出的地方。

傻柱瞄了一眼贾东旭,继续说道:“李建设,我那儿资金还有点小问题,不过没关系,我已经找我父亲要钱了。

要是还不足,还能向慧真借点,保证不会少投资。”

“傻柱,你也投钱了?”贾东旭愣住了,这是什么状况?

“哎呀,没多少,和三大爷一样,我也投了几千块,不过投的是饭馆。

我和刘岚还在店里拿工资,既是员工也是小老板。”傻柱得意起来,他有本钱,刘岚还会攒钱,从不乱花。

傻柱和刘岚的工资加起来是七十一块五,而贾东旭和陈碧华的工资加起来则是六十八块六。

其实差别不大,不过不久后会对老工人普涨工资。

到了九十年代初,乡镇事业编制的工资就能达到三百块左右。

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,物价也会上涨。

傻柱夫妻俩都在厨房干活,吃饭这块省了不少钱,生活压力也不算大,所以比贾东旭夫妇更会攒钱。

“傻柱,你存了这么多钱啊。”贾东旭忍不住感慨,怎么别人都这么富裕,自己却还这么穷。

其实贾东旭吃亏在工龄上,中途跑去做三轮车生意的时间太长了。

“谁让我懂得节约呢。”傻柱一脸得意,他的日子过得不错,比贾东旭强多了。

等饭馆开张,肯定能超过许大茂,就是比李建设差点。

这不丢人,院里这么多人,谁能比得过李建设?

“行了,别吹牛了。

傻柱,你先去饭馆看看装修进展,到了饭点过来炒几个菜,今晚炖羊肉已经在锅里了。”李建设担心贾东旭受不了打击,便打断了傻柱的话。

“好嘞,就知道你想吃我做的菜。

等饭馆开业,你每天都能尝到我的手艺。”傻柱咧嘴笑着,又说:“东旭,要不要去我那儿饭馆看看?就在前面,几分钟就到了。”

“看看就看看,以后我也打算投钱。”贾东旭回应道。

贾东旭按捺不住,跟傻柱一起出门,不过还是要赶回来吃饭,家里炖着羊肉呢,那是难得的好菜。

陈碧华留在原地,轻声唤了一句:“建设哥!”

“嗯?碧华,你怎么想的,也想做买卖?”

李建设并不会阻止任何人去做生意,当时刚开放不久,处处都是机会,还没到激烈竞争的地步,反而更容易获利。

“我不会啊!”

陈碧华除了在工厂工作,只会做些家务,连缝纫机都用不利索。

“别急,以后再说吧!过段时间工资可能涨,你要是升一级,每月能多七块,加上东旭的,一个月能多出十几块,一年下来也有小两百。”

李建设也清楚,如今的工人如果不另谋出路,或者下一代不够争气,将来很可能成为京城的穷人。

守着几间破院子,又不敢卖,因为卖了也买不起楼房。

……

“贾东旭,我这地方不错吧!”

傻柱领着贾东旭来到饭馆,虽仍有些凌乱,但比两个小酒馆加起来还大,后面还有个院子,厨房和包间都在那里,前头也能摆不少桌子。

“真是不错,一个月怕是要赚好几千块吧。”

贾东旭故意抬高预期,这么大的投入,总得挣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