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68章 来了五位大夫(1 / 1)

晚上也开了小小的庆功宴,普通矿工也给加菜了,这矿区提供的酒也很差,只能将就喝,和每个人都喝过一次酒就不想再喝了,王靖远对李工头道:“你的矿区级别马上就要提升,你的级别以后要相当于村长,”李工头道:“王司工,你别拿我老头子开玩笑,我大字不识一箩筐,也没啥能力,怎么会做到村长那个级别,”王靖远笑道:“你看到族长做出来的黑灰了吗?”“看到啦,”“这种黑灰可以架桥、铺路、建房、修建防御工事,更重要的是用它修建闸门水渠都非常牢固,这种黑灰将是我们大同部落不对外卖的秘密产品,你的矿区生产这种产品,你说你的级别会不会提高?”李工头一听更是面红光,酒劲又上来三分,提起酒杯站起来道:“族长,感谢你把这么重要的东西放在我们矿区生产,小的一定好好干,让族长放心,”我也拿起酒杯和李工头喝了一杯,“以后一定要按照流程生产,还要严格保密,防止工艺让别有用心的人得了去,”“族长放心,小的只让可靠的人烧这些黑灰。”

第二天带着三十名护卫赶回安北镇,王靖远则留下来组织水泥的生产,等回到安北镇已经是晚上了,直接回到镇衙后面的小院,徐念娇身子已经微微显怀,走路都小心翼翼的,没有家里的长辈在这里,我整天又在外面跑,真感觉有点亏欠她的,“族长大人,怎么想起来回这个家了?”“我一直牢牢记着这个家,有机会就回来,”怀孕的人都有点脆弱,小事都可能生气,可一定要哄着,“算你有良心,还没吃饭吧,”“还饿着呢,”“小梅做饭,”“有剩饭吃一点就可以了,”“这是家里,还能让你受委屈,”赶紧扶着徐念娇到椅子上坐下,“有没有找个大夫看看?”“看了,好着呢,你就不用操心了,”看着徐念娇的肚子,不由得想起前世的亲人,一转眼穿越到这边已经六年了,也不知道父母儿子,爷爷奶奶他们是不是过得好,想着想着眼圈就发红,“你这是怎么了,都是十八岁的大人,一族之长,还像小时候,还要我叫你哭巴精?”“我没什么,看着你的肚子就想起了家人,又想起了爷爷去世快一周年了,也没机会回去吊唁,”“你有这个孝心就好了,快饭好了,准备吃饭。”

次日卯时,到镇衙门上班,路过赵月思的签押房,“族长,快进来,”“什么事?”“族长,程掌柜聘请的几位大夫已经过来两天了,要不要去见见他们,”“好啊,这些大夫可是贵客,可不能怠慢了,他们在哪里,这就去看看,”“在招贤楼,”招贤楼相当于是安北镇最豪华的招待所,不是贵客是逐步进去,里面的陈设可比镇衙和官署好多了,和赵月思联袂到了招贤楼的会客厅,让人通知几位大夫过来,

一阵轻咳声过后,一位年逾六旬,银发束于白玉簪下,眉梢与颌下白须微微卷曲,清瘦面庞布满岁月沟壑,眼角笑纹深刻的老者走了进来,我和赵月思连忙迎了上去,赵月思介绍道:“这位就是张鹤龄张大夫,擅儿科,尤其对小儿高热惊厥、痘疹等病症有独到见解,”我连忙拱手道:“张大夫幸会,您能来我们大同部落,真是所有百姓的幸事,”“杨族长,客气,能够到草原传授我的医术,不让我这老头子把这点医术带到棺材里,我老头子死也闭眼了,”张大夫被带到座位上坐下,

紧跟着走进来的是四十岁上下,身材魁梧,虎背熊腰,皮肤被日光晒成古铜色,脸上有一道从左额延伸至右颊的陈旧伤疤,平添几分威严。赵月思介绍道:“这位就是王铁山王大夫,精通外伤治疗,擅长接骨复位与金疮处理,能精准拿捏骨折部位,治疗时所用的草药膏药均为独家秘方,在军中曾因救治无数伤员声名远扬。”我连忙迎上去拱手道:“张大夫,久仰,久仰!”“杨族长客气,”“王大夫能把自己独家医术传授草原的子弟,真是草原百姓之福,”“让更多的人得到救治,也是我的心愿,”

赵月思指向一位女子,约莫三十五岁,面容清秀,一袭浅绿襦裙,鬓边常插一支白玉兰,温婉娴静。介绍到道:“这位就是李素心李大夫,主攻药理,对各类草药的习性、产地、炮制方法了如指掌,能根据不同病情灵活调配药方。她在药圃中培育出许多适合草原生长的草药品种,还着有《草原百草图鉴》。” 我连忙上前拱手道:“欢迎来到大同部落!”“杨族长客气!”

站在李素心旁边的是一位二十六七岁,身形修长,一袭玄色长袍,腰间系着缀满铜铃的药囊,行走间叮当作响的男子。赵月思介绍道:“这位就是赵玄青赵大夫,擅长针灸之术,银针在他手中如灵蛇般游走,对治疗风湿痹痛、经络不通等病症疗效显着。其针法快、准、稳,常说 “气行则血通,通则不痛”。”我连忙上前拱手,露出真诚的微笑:“欢迎来到大同部落!”“杨族长客气!”

最后一位是三十岁左右的女子,鹅蛋脸,柳叶眉,一双丹凤眼透着聪慧与坚毅,总爱将长发挽成简单发髻。赵月思介绍道:“这位就是周静姝周大夫,精通妇科,对妇人月经不调、产后调理等病症经验丰富,问诊时耐心细致,能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,常带着女弟子深入草原各部落,普及妇科知识。”我更是满脸堆笑道:“杨某想不到周大夫对草原已经很有感情了,”周静姝笑道:“医者父母心,”我向她投去敬佩的眼神,她是把“医者父母心”挂在嘴上,也是落实到行动中的,不像有些医者恨人不生病,希望老百姓长期吃药,病永远不好,该一副药就能治好的病,非要给你拖三个月,不把你兜里的钱掏光不罢休,医者分为三种,一种是积德行善,第二种是心里只有钱,第三种是把百姓的生命当一味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