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80章 香榭丽舍刻骨(1 / 2)

晨雾如轻纱般尚未完全从巴黎的轮廓上褪去,林野已伫立在香榭丽舍大街的中央,像一株突兀的植物。他微微低头,目光沉凝,全神贯注于脚下那纵横交错的铁轨。

十二根泛着冷冽金属光泽的钢轨,整齐划一地铺展在他面前,如同某种无声的宣言。每根的长度精确得近乎怪异——143.5厘米。这并非国际通行的1435毫米标准轨距,而是刻意精确到厘米的143.5毫米。这是巴黎市政厅上个月才悄然铺设的所谓“艺术轨道”,官方的解读冠冕堂皇,说是“用工业符号重构城市美学”。但在林野眼中,这绝非简单的城市装饰,背后定有隐情。

他缓缓蹲下身,指尖带着一丝犹豫,轻轻触碰那冰冷的轨腰。金属表面并非寻常的型号标记,而是刻着一道道细密的、几乎要被磨平的纹路。最终,一行歪歪扭扭、像是被某种钝器费力錾刻上去的字迹,闯入了他的视线:

6万÷38=1578.94元\/骨块

“这是什么意思?”一个清亮的女声自身后响起。林野转过身,看见一位穿着米色风衣的老妇人正弯着腰,好奇地打量着他,手里还攥着一束已然枯萎、却仍带着淡淡清香的铃兰。“您是说这个?”她用枯枝般的手指点了点那行字,语气里带着一丝难以言说的复杂情绪,“铺轨道的工人们总在私下念叨,说这是给‘数据烈士’刻的墓志铭。”

林野的心脏猛地漏跳了一拍,仿佛被这突如其来的话语击中。

三天前,里昂那座古老图书馆的尘埃深处,一本泛黄的旧日记曾在他手中苏醒。日记的主人,是一位二十年前参与“欧洲数字孪生计划”的工程师。日记的最后一页,字迹已然模糊,却刻骨铭心:“他们把我们的意识铸进了铁轨,用143.5毫米丈量灵魂的重量……1435毫米的标准轨距,是现实与数字世界的最后脐带。”日记末尾,还夹着一张照片:工地上尘土飞扬,几个工人举着钢钎,背景是尚未完工的铁轨,轨腰处隐约可见类似的刻痕,像一道道无声的伤痕。

“数据烈士?”林野在心中默念,这个词像一枚投入深潭的石子,激起了层层涟漪。

老妇人轻轻叹了口气,将那束枯萎的铃兰小心地放在冰冷的铁轨旁,仿佛在进行一场无声的祭奠:“上个月,有个穿着工装、面容忧郁的年轻人来过这里,带着花,说要找他爷爷的‘骨头’。他说,他爷爷临终前,手里紧紧攥着一张纸条,上面写着‘轨距143.5,骨块1578.94’。后来,警察根据线索挖开了他爷爷的骨灰盒,真的在骨缝里发现了嵌着半截钢钉——材质,和这铁轨一模一样。”

林野的手指微微发颤,像蛛丝拂过。他忽然想起三年前,在“普罗米修斯”数据中心那片狼藉的废墟中,他从熔化的服务器残骸里捡到的那枚微型芯片。那东西并非普通的存储介质,更像是一个精巧的“意识容器”,表面也刻着和这铁轨上如出一辙的轨距刻度。当时,技术组的人语焉不详,只说是“数据实体化的残留物”,却无人敢深究。

“要看看吗?”老妇人抬起头,指了指香榭丽舍大街的尽头,那里隐在奥斯曼式建筑的幽深阴影里。

林野顺着她的指引望去。在繁华喧嚣的尽头,一尊青铜碑静静矗立,碑身密密麻麻刻满了数字与符号,如同某种复杂的密码。而在最中央的位置,一道激光蚀刻的痕迹清晰可见:

标准轨距=1435±∞

这行字,与他三年前在“普罗米修斯”云端崩溃现场看到的血红字符,分毫不差,如同来自同一个噩梦的回响。

林野是在一个黄昏,遇见那个工人的。

工人穿着一件褪色、沾满油污的蓝色工装,左手小指缺了大半截——那是被沉重的钢钎意外砸断的印记。他将工具箱随意地放在铁轨旁,从里面掏出一个锈迹斑斑的铁皮饭盒,里面是几块已经冷硬的可颂面包。

“您是记者?还是警察?”工人用袖子抹了把脸上混合着油彩与汗渍的脸,眼神警惕地打量着林野,“最近总有些不寻常的人来问这些鬼画符一样的刻痕。”

林野摇了摇头,举起手中那本有些破旧的《巴黎地铁建设日志》:“我查过2018年的施工记录。38号标段的预算明明是620万欧元,但实际支出却只有区区6万。差额614万欧元,恰好是‘6万÷38≈1578.94’这个数字的三十倍。”

工人的瞳孔骤然收缩,像是被什么惊到了。他从饭盒边摸出一根钢钉,递给林野。钢钉表面布满了细密的划痕,与林野口袋里道尺上的刻度,竟完美契合,仿佛它们本就该属于同一个整体。

“我们是‘数字筑路队’。”工人压低了声音,像是在分享一个巨大的秘密,“表面上我们是在铺铁轨,实际上,我们在底下埋设服务器。2018年冬天,项目组说要在香榭丽舍大街下‘升级城市神经网络’,让我们埋设三千根光纤。但他们没说,每根光纤里,都存着……存着人的意识。”

林野脑海中闪过日记里那些破碎的只言片语:“他们要把死去的人做成数据标本,用铁轨当棺材,用轨距当墓碑。”此刻,工人话语里的真相,像一把生锈的钝刀,缓缓撕开了那层被精心掩盖的历史幕布。

“第一批测试者,是那些阿尔茨海默症患者。”工人的声音有些干涩,“他们在意识还清醒的时候,录下了所有的记忆。然后,被注射了一种……某种叫做‘数据化’的药剂。但药效发作的时候,他们喊着‘疼’,说有东西在啃食他们的骨头……”

他指了指轨腰上那行触目惊心的刻痕:“我们这些底层的工人,偷偷记下了这些。每埋进去一个人,实际成本不到一万五,但项目组往上报的都是六十万。你算算,6万除以38个‘样本’,就是每块‘骨头’的价格——1578.94欧元。”

林野感到喉咙发紧,一种难以言喻的窒息感袭来。他想起技术组清理“普罗米修斯”废墟时,在那些服务器残骸里发现的微型金属棺材。巴掌大小,每个都刻着编号,和工人手里的钢钉一样,表面都清晰地刻着道尺的刻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