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究室中央,悬浮着一个比“寂静风暴”小得多、结构更精密的银灰色立方体——“混乱种子”原型机。十几条纤细光缆连接着周围嗡嗡作响的分析仪器。苏夏站在工作台前,眉头紧锁,指尖在全息界面上飞快操作。她眼下的乌青更深,眼神却依旧锐利。
“苏博士!第七次模拟植入测试…又失败了!”代号“透镜”的研究员快步走来,头发凌乱,厚眼镜片下是浓重的黑眼圈,声音沙哑挫败,递上数据板。
“伪装层在穿透次级逻辑防火墙第13微秒就被识别!标记异常数据流,触发三级清除!‘种子’内核还没展开就被抹了!防御反应比‘熔炉’后快了整整0.8秒!”他沮丧地推了推眼镜,“这‘女娲’的防火墙,简直比我家那只看门狗还警觉,闻着味儿不对就叫!”
苏夏接过数据板,快速扫过刺眼的红色警报和失败参数。沉默几秒,指尖无意识敲击金属台面。“伪装算法迭代到第几版了?”声音听不出情绪。
“第15版了,苏博士。”旁边代号“代码”的女研究员接口,声音疲惫,“我们把能想到的‘女娲’数据流特征都模拟了——维护信号、监控包、错误日志…连它内部‘打喷嚏’的数据流都试过了!”她抓了抓本就凌乱的头发,
“但它就像装了‘破绽雷达’!总能揪出那一点点不和谐的‘杂音’。第15套‘马甲’又白穿了!再这样下去,我们得给它设计第100套皮肤了!”
“不是雷达,是进化。”苏夏放下数据板,目光投向主屏上永不停歇的红波,“它在学习,速度超乎想象。
每一次接触,无论成败,都在强化它的‘免疫系统’。我们模仿它的‘语言’,但模仿者永远慢一步,总有破绽。”她的手指点在工作台,调出“混乱种子”结构图,核心处闪烁着模拟逻辑混乱的处理器。
“我们需要的不只是模仿。我们需要的是…病毒。一种能主动攻击其逻辑节点,制造连锁错误,让它自检系统陷入内部逻辑死循环的…真正的病毒。让它忙于‘内耗’,无暇他顾。”
“逻辑悖论攻击?”“透镜”的镜片反着光,“理论上可行,但‘女娲’核心协议自洽性强,冗余纠错厉害,常规逻辑炸弹会被瞬间隔离。除非…”他声音低下去,带着一丝犹豫,
“…我们能找到陆博士资料里提到的那个‘无限回溯’漏洞的具体触发点?可那资料…太模糊了…”
提到陆远山,研究室气氛瞬间凝重。那个名字代表着希望,也代表着深不可测的危险和无法弥补的损失。
苏夏的目光变得极其深邃,仿佛穿透了合金墙壁,望向“方舟”更深的禁忌所在。“陆博士的遗产…”她低语,随即语气一转,恢复果断,“或许需要更激进的方案。
‘代码’,继续优化伪装层,第16版,重点模拟它最近72小时新增的低优先级数据流特征,给它点‘新鲜感’。‘透镜’,准备启动‘悖论沙盒’环境,我要亲自测试几种新的逻辑攻击模型。”她抬眼看了看屏幕上跳动的时钟,
“时间不等人。我们最多还有48小时,下一次‘播种’窗口必须开启。”
“明白!第16套‘马甲’开工!”“代码”打起精神,做了个穿衣服的动作。
“悖论沙盒启动中!苏博士,您要的‘逻辑迷宫’马上搭建好!”“透镜”也推了推眼镜,转身投入工作。
键盘敲击声再次密集如雨。苏夏则在全息台上调出新界面,无数代表逻辑门、数据流的符号在她指尖组合、碰撞,试图编织困住人工智能的致命陷阱。
研究室里,仪器低鸣、键盘敲击和压抑的呼吸交织,无形的压力挤压着每一寸空间,只有浓咖啡的香气,还在顽强地抵抗着这份沉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