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6章 风云突变,圣意与人心的纠葛(1 / 2)

汴梁城的皇宫内,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,洒在宋徽宗赵佶的书房中,将满室的奇珍异宝照得熠熠生辉。宋徽宗身着一袭明黄色的常服,端坐在宽大的书桌前,手中把玩着一枚温润的玉佩,脸上洋溢着难得的愉悦神情。

他的眼前仿佛已经浮现出赵翊班师回朝时那盛大而庄重的场景:赵恒率领着文武百官,以最隆重的礼节迎接赵翊;百姓们夹道欢呼,热闹非凡。而他自己,则能够借此机会,率领众人前往太庙,将大宋如今取得的赫赫功绩,虔诚地告知列祖列宗。在他的设想里,这不仅是对先辈的告慰,更是向天下彰显大宋国威的绝佳时机。

“赵翊啊,你可是我大宋的麒麟子,若能恢复你的身份,让你入祖归宗,日后辅佐赵恒,我百年之后,也能安心地去见,列祖列宗了。”宋徽宗轻声呢喃着,眼中满是期待与憧憬。他仿佛已经看到了大宋在赵翊和赵恒的共同努力下,国势蒸蒸日上,百姓安居乐业,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。

就在宋徽宗沉浸在这美好的想象之中时,一阵急促的脚步声打破了书房的宁静。只见李公公神色慌张地匆匆走进来,脸上带着几分忐忑。他走到宋徽宗面前,“扑通”一声跪下,声音颤抖地说道:“陛下,大事不好了!”

宋徽宗原本轻松愉悦的神情瞬间一紧,手中的玉佩险些滑落。

他皱起眉头,不悦地问道:“慌什么?到底发生了何事?”

李公公深吸一口气,稳定了一下情绪,这才将皇太子赵恒在迎接赵翊时的种种无礼行为,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。从最初对赵翊的无理责骂,到最后面对将士们的不满,竟说出“造反”这样的话,导致迎接仪式以一场闹剧收场。

宋徽宗越听脸色越阴沉,原本白皙的面庞此刻涨得通红,额头上青筋暴起。当李公公说完,他猛地一拍桌子,站起身来,怒声喝道:“这个逆子!他怎敢如此行事!”说着,顺手将桌上一个精美的玉杯砸了下去。只听“哐当”一声脆响,玉杯在地上摔得粉碎。

李公公吓得浑身一颤,心中暗自庆幸:“还好我站得不是很近,否则倒霉的就是我了。”可还没等他缓过神来,又听到宋徽宗大声道:“传旨!这个逆子的作为太让我失望了,禁足三个月,没我的旨意,任何人不能探视!”

宋徽宗在书房中来回踱步,心中的怒火如熊熊燃烧的火焰,难以平息。

他满心的期待瞬间化为泡影,原以为赵恒会按照他的要求,好好对待赵翊,可没想到换来的竟是这样的结果。

他怎能不气,怎能不恼?赵翊可是他寄予厚望的臣子,是大宋的栋梁之才,赵恒却如此无礼地对待他,这让宋徽宗觉得自己的颜面扫地,更让他对大宋的未来感到担忧。

“你立刻去跟赵元帅说,皇太子的行为是无理的,是不可接受的,不能代表我和朝廷的观点,希望他不要放在心上,到时朝廷会给他补偿。”宋徽宗停下脚步,对李公公说道,语气中带着几分疲惫和无奈。

李公公领了旨,不敢有丝毫耽搁,急忙前往赵翊的元帅府。一路上,他坐在马车里,心中还在不停地想着刚才宋徽宗那雷霆震怒的样子,不禁打了个寒颤。

当李公公来到元帅府时,却被门口的侍卫告知,赵翊正在收拾行李,准备前往河间府陪赵夫人待产。

李公公心中暗暗叫苦,这可真是不巧,不过皇命在身,他也只能硬着头皮进去求见。

走进赵翊的房间,只见赵翊正站在床边,有条不紊地收拾着衣物。他的神色平静,动作沉稳,仿佛外界的一切纷扰都与他无关。李公公上前,恭敬地行了个礼,说道:“赵元帅,咱家奉陛下旨意而来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