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南三月,杭州城的垂柳刚抽出新芽,湖面的薄雾还未散尽,宗泽一行人已远远望见了城郭。
张叔夜早已收到密报,得知部分权贵与武将勾结,欲对朝廷派来的军改验收队伍不利。
宗泽身为枢密使,又是监国太子的岳父,若在杭州出事,他张叔夜的乌纱帽乃至性命都将不保。
远远地,张叔夜便瞧见了那支黑色的队伍,犹如一条黑色的巨龙,自官道蜿蜒而来。
为首的近卫营军旗猎猎作响,360名近卫营士兵身着玄色劲装,身形挺拔,每一步都踏得沉稳有力,扬起的尘土都透着一股肃杀之气。
待队伍走近,张叔夜不禁倒吸一口凉气。
每个士兵的背上,都背着一支崭新的燧火枪,枪身擦得锃亮,在日光下泛着冷冽的光。
右侧腰间,短小的佩剑随着步伐轻轻晃动,剑鞘上的纹饰繁复精美,却又不失威严。
这些士兵的眼神犹如鹰隼般锐利,扫视四周时,带着一种不容侵犯的气势,仿佛360人便能抵挡千军万马。
张叔夜亲自迎上前去,恭敬地行礼:“宗大人,一路辛苦了。”宗泽微笑着点头回礼:“张元帅,劳你亲自迎接。”张叔夜转身,指着身后排列整齐的亲卫部队说道:“宗大人,此地近来局势复杂,本帅特命亲卫部队护送大人至中军大营,确保大人安全。”
宗泽正要开口,目光落在近卫师士兵身上,笑着说:“张元帅,看来你这担心有些多余了。
你瞧这近卫营,虽是区区360人,却有着千军万马的气势,何人能轻易撼动?”张叔夜顺着宗泽的目光望去,心中也暗自赞叹,表面上却仍谨慎地说:“大人,小心驶得万年船,还是多加防范为好。”
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来到中军大营,宗泽刚一落座,便开口问道:“张元帅,怎么派这么多部队来迎接?莫不是出了什么事?”张叔夜犹豫片刻,将收到的密报如实相告:“大人,本帅得到消息,有人企图对大人一行不利,意图阻止军改。”
宗泽闻言,陷入沉思。
离开东京城时,太子赵翊曾郑重地对他说过,此次杭州之行必定困难重重。
皇承司和暗卫的情报显示,当地部分权贵与武将相互勾结,甚至准备发动起义,以阻止军改的推行。
太子不仅派了近卫师的精锐加强团营保护他,还将暗卫的联络方式交给了他,以备不时之需。
宗泽缓缓说道:“看来太子殿下所言不虚,有些人是不见棺材不落泪。”他心中清楚,军改触动了许多人的利益,这些人绝不会轻易放弃。
与此同时,杭州城的吴家府邸内,吴家家主吴有财正与郑家家主郑德旺焦急地等待着。钱家家主钱有福迟迟未到,本应今日商议的对付验收队伍的计划也因此耽搁。
吴有财皱着眉头,对管家说道:“再去催催钱家主,这都什么时候了,还不见人影,也不派人来通报一声。”管家领命而去,半个时辰后匆匆返回,神色慌张地说:“家主,钱家主说,如今报纸大力宣传军改,百姓参军热情高涨,军改已是大势所趋,无法阻止。
他决定退出计划,还奉劝我们也不要做螳臂当车之事。”
吴有财听后,脸色瞬间阴沉下来,猛地一拍桌子:“这个钱有福,关键时刻居然临阵退缩!”郑德旺也气得满脸通红:“哼,他倒是想得美,想抽身就抽身,哪有这么容易!”
众人一阵沉默,过了一会儿,吴有财缓缓说道:“不能就这么放弃,这么多年的利益,一旦军改实施,就全没了。
我们不甘心,也不能甘心。”郑德旺点头附和:“对,再博一博。
据张叔夜的亲卫说,他们只有360个护卫。
于是他对身边的武将说李将军你明天率领3000人从东门进去,张将军明天你率领调2000军队从西门把他们围了,量他们插翅也难逃。至于张叔夜的亲卫,自然有人去对付。”
商议已定,众人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行动。
然而,他们万万没有想到,在他们身边,早已安插了一名暗卫。
暗卫不动声色地将他们的部署和计划,一字不漏地传了出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