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6章 计划有变,燕京无奈(1 / 2)

莱州驿站的屋檐下,檐角铜铃在风中发出细碎的声响,仿佛也在为韩昉心中的焦急伴奏。

韩昉负手而立,眉头紧锁,目光时不时望向远方,期盼着那道来自金国皇帝的旨意能早些到来。

自踏上这议和之路,他便深知此行责任重大,大宋与金国之间剑拔弩张的局势,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一场腥风血雨。

终于,在等待了漫长的第二天后,那道至关重要的旨意终于到了韩昉手中。

他急切地展开卷轴,逐字逐句阅读,原本紧绷的脸上却没有出现丝毫轻松,反而变得更加凝重。

旨意并非如他所愿让他们返回,而是要求他们加快速度,务必在六月初八之前赶到大宋东京城,赶在宋帝赵翊出发御驾亲征之前。

韩昉心中猛地一沉,六月初八,看似还有些时日,但对于他们这支队伍来说,却是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。

他深吸一口气,召集众人,声音中带着难以掩饰的焦急:“陛下旨意到了,他让我们尽快赶在六月初八之前赶到大宋东京城。

现在看来,我们时间非常着急了,如果再按这马车这样缓慢速度,无论如何都赶不到的。

所以我准备和部分人员先快马赶过去,其他人员随后到。”话语间,韩昉已经在脑海中盘算着行程,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无比珍贵。

他迅速挑选出精壮的骑手和几匹快马,简单收拾行囊,便匆匆踏上了前往东京城的道路。

马蹄声急促地响起,韩昉等人一路疾驰,风在耳边呼啸而过,卷起他的衣角和发梢。

沿途的风景如走马灯般快速掠过,他却无心欣赏,心中只有一个念头,那就是快些,再快些。

然而,当他们马不停蹄地赶到燕京时,眼前的景象却让他们如坠冰窟。

只见燕京的道路被严严实实地封锁起来,士兵们手持燧火枪,神情严肃,如临大敌。

韩昉心中一紧,策马向前,大声喊道:“我乃金国议和使臣韩昉,有要事前往东京城,速速放行!”一名守卫走上前来,眼神警惕:“我们陛下已下令伐金,两国如今已是战争关系,不能让任何人通过燕京。”

韩昉心中大骇,他怎么也没想到局势变化如此之快。

他强作镇定,再次表明身份:“我等身负议和重任,还望通融,让我等前往东京面见宋帝,说不定能化解两国干戈。”

守卫犹豫片刻,道:“你且在此等候,我回去通报,待上级决定。”

韩昉无奈,只得勒住缰绳,在原地焦急地等待。

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每一秒都像是在煎熬着他的心。

而此时的燕京城,岳飞已经回到东京参加朝会,现在的燕京一切事务都由张宪负责接待事宜。

当守卫将韩昉的事情通报给张宪时,张宪却没有表现出丝毫惊讶。

这几日,金国朝堂发生的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在上京的锦衣卫的眼睛。

锦衣卫王忠更是将所有消息事无巨细地传回东京城,其中便包括金国派来议和队伍的事情。

张宪早已接到赵翊的指示,要想方设法稳住金国的代表韩昉,如实在没借口,就说朕有恙,不见任何人,等六月初八朕御驾亲征离开东京后,再告诉他,朕已知晓他来议和,已拍代表过来燕京和他们商讨。

张宪微微眯起眼睛,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,心中已有了盘算。

片刻后,他慢条斯理地对守卫说道:“让那韩昉进来吧,我倒要听听他有何说辞。”韩昉终于得到许可进入燕京,他心中满是希望,以为见到张宪便能顺利前往东京。

当他见到张宪时,立刻抱拳行礼,言辞恳切:“张将军,我等身负金国皇帝使命,前来与大宋议和,还望将军能为我等安排,我们要尽快赶到东京城尽快面见宋帝。”

张宪却不慌不忙,脸上挂着意味深长的笑容:“韩大人,此事并非我一人能做主。

如今两国关系紧张,我们陛下事务繁忙,怕是一时抽不出时间接见你们。

再者,议和乃大事,需从长计议,怎能如此仓促?”韩昉心中焦急,连忙说道:“张将军,我等奉金国皇帝之命,务必在六月初八之前赶到东京,赶在你们陛下御驾亲征之前议和,否则后果不堪设想。”

张宪却摆了摆手,语气依然不紧不慢:“韩大人,你有所不知。

我们陛下近日身体抱恙,怎么可能御驾亲征呢?你听谁说的啊? 脸上表现出很惊讶的样子他现在正在宫中休养,你看我们岳帅都回去了,心里却说到我的好陛下,这可是你说的如没有什么好借口,就说你抱恙,过后可不要埋怨我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