夜风拂过雪地,留下几串脚印,像是某种无声的承诺。
黄蟹站在临时办公点门口,搓了搓冻僵的手,“这地方的气温比我家冰箱冷冻层还冷。”
小李一边翻看手里的报告一边嘀咕:“老板,咱们现在是在统一地区的边缘地带,不是你家厨房。”
“话不能这么说。”黄蟹笑眯眯地说,“我可是带着百倍暴击系统的男人,再冷的地方也能热起来。”
小李翻了个白眼,把手中的数据递过去:“这是各地反馈回来的第一批信息。社会秩序、经济活动、民众反应……初步来看,效果有点意思。”
黄蟹接过资料,眼睛一亮:“哦?连你这个铁憨憨都觉得有意思?”
“不是我有意思,是数据有意思。”小李指着一张表格,“你看这里,在实施新模式的区域,治安事件下降了将近四成。有个村子以前三天两头丢鸡摸狗,最近一个月都没人报案了。”
“哇哦!”黄蟹拍案而起,“这不是说明我们的管理模式已经开始见效了?”
“还不止呢。”小李继续说,“集市那边也有变化。有个新兴市场,外地商队开始频繁进出,交易量比上个月涨了一倍多。”
黄蟹听完后,脸上浮现出一抹欣慰的笑容:“看来我们之前的坚持是对的。”
——
几天后,黄蟹亲自带队前往几个重点区域考察。
第一站是一个曾经常年混乱的小城。之前这里黑市横行,强买强卖是常态,如今却变得井然有序。
“你们看那个摊子。”黄蟹指着一个水果摊,“老板娘以前见人就瞪眼,现在居然在笑着和客人讲价。”
小李凑近一看,果然,那位五大三粗的大婶正眉开眼笑地给顾客送苹果:“来,这位大哥,多给你两个尝尝鲜!”
“她是不是吃错药了?”小李一脸不敢相信。
“没吃错药,是吃了新模式的甜头。”黄蟹笑道,“听说她现在还能通过系统申请补贴,进货渠道也稳定了。”
他们继续往前走,发现街道上多了不少穿着制服的巡逻人员,都是本地招募的青年,经过培训后上岗,精神面貌焕然一新。
“以前这些人要么打架斗殴,要么蹲墙根晒太阳。”黄蟹感慨,“现在成了维护秩序的中坚力量。”
小李点头:“这模式确实有点东西。”
——
第二站是那个刚通电不久的小村庄。
村口立着一块牌子,上面写着“欢迎领导莅临指导”,字体歪歪扭扭,看得出是孩子们写的。
进了村,黄蟹发现村里不仅装上了路灯,还有集中供暖系统。一群孩子围着暖气片玩捉迷藏,笑声传遍整个院子。
“这暖气烧得挺足啊。”黄蟹脱掉外套,“感觉像进了一个大型火锅店。”
“老板,你能不能别拿火锅衡量一切?”小李扶额。
“不行。”黄蟹坚定摇头,“火锅是最基本的生活标准。”
他们找到村长,对方热情地接待了他们,并拿出一份账本:“自从用了新模式,我们申请到了农业专家,产量提高了三成。而且还能在线销售,价格比以前高了不少。”
“那村民对新模式的态度呢?”黄蟹问。
村长挠挠头:“刚开始有些人不乐意,觉得我们瞎折腾。但看到隔壁村都用上了自动灌溉系统,他们也开始主动申请农机补贴了。”
“那个烧宣传册的老头呢?”小李忍不住问。
“他现在是我们村的‘新技术推广员’。”村长咧嘴一笑,“前几天还帮别人注册账号呢。”
黄蟹听得哈哈大笑:“这老头,转变得够快。”
—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