整个实验室陷入短暂的寂静,随后,屏幕突然亮起,数据流飞速滚动起来。
“成功了!”有人欢呼。
然而就在这一刻,控制台屏幕上闪过一道奇怪的信号波段,频率极低,像是某种未知语言的片段。
“刚才那个是什么?”黄蟹皱眉。
“不知道……可能是干扰信号。”工程师快速记录下异常信息,“我们会进一步分析。”
“嗯。”他点点头,心里却隐隐觉得不对劲,“这玩意儿……有点邪门。”
场景3:
为了尽快找到替代方案,黄蟹决定组织一次头脑风暴会议。
可当他走进会议室时,却发现气氛比想象中还要低迷。
“老板,我们都尽力了。”一位老研究员叹了口气,“可这些技术瓶颈实在太大,我们连方向都找不准。”
“对啊,”另一人附和,“而且每次尝试都失败,大家的信心都被打击得差不多了。”
“还有三个兄弟直接请假回家了。”小李小声补充。
“行了行了。”黄蟹往桌上一坐,摆出一副过来人的样子,“你们以为我一开始就很厉害吗?我可是从送外卖起步的,连锅铲都不会拿,更别说搞高科技了。”
众人一愣,显然没想到他会这么说。
“我也失败过无数次。”他继续道,“有一次我试图改良电动车电池,结果炸了整条街的路灯;还有一次我想做个简易机器人,结果它自己跑了……最后被狗追回来了。”
“……”会议室陷入一阵沉默。
“所以啊,失败不可怕。”黄蟹站起身,语气认真起来,“可怕的是不敢再试一次。”
“老板说得对。”一名年轻研究员终于开口,“我觉得我们应该换个思路,比如……仿生结构?”
“哦?”黄蟹眼前一亮,“具体说说。”
那名研究员名叫小林,她拿出一份草图,上面画着一个类似生物细胞结构的能量转换装置。
“这个概念目前还很粗糙,但我认为如果结合现有的材料合成技术,或许能走出一条新路。”
“不错不错。”黄蟹连连点头,“虽然现在看起来不太靠谱,但创新本来就需要大胆尝试。”
他转身看向其他人:“怎么样?有没有谁愿意加入她的小组?”
气氛逐渐活跃起来,几名原本情绪低落的研究员也开始讨论起各自的想法。
“很好。”黄蟹满意地点点头,“接下来我们就分头行动,有问题随时来找我。”
说完,他悄悄打开那份扫描图纸的副本,再次盯着那段神秘编码。
“这段文字……到底是谁留下的?”
他轻轻摩挲着屏幕,心中隐隐有种预感:这场研发竞赛,远不止是科技的较量那么简单。
而答案,也许就藏在那些古老遗迹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