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7章 汉纪十一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上(1 / 1)

双阳插花芯 读点经典 1440 字 12小时前

汉武帝元狩元年:祥瑞、谋反与“西域种草”大事件

公元前122年,也就是汉武帝元狩元年,这一年的汉朝仿佛一部跌宕起伏的“古装大剧”,既有神秘祥瑞引发的全民热议,也有淮南王、衡山王谋反的惊天大案,还开启了探索西域的“新世界大门”,每一个故事都超有看点!

祥瑞降临与诸侯献礼

这年冬天十月,汉武帝到雍地祭祀五帝,结果捕获了一只奇怪的野兽,一只角、五个蹄子。官员们纷纷开启“彩虹屁”模式,说这是汉武帝祭祀心诚,上帝特意赏赐的麒麟。汉武帝一高兴,下令给五帝的祭坛各加一头牛焚烧祭祀。过了一段时间,官员们又提议:“纪元应该用天降祥瑞命名,不能简单用数字。第一个纪元叫‘建元’,第二个纪元因出现长星叫‘元光’,现在这个纪元就叫‘元狩’吧!”济北王嗅到了“政治风向”,猜测汉武帝可能要搞封禅大典,赶紧上书把泰山和旁边的城邑献给朝廷,汉武帝则用其他县作为补偿,这波“礼尚往来”堪称古代版的“政治默契”。

淮南王的“造反迷梦”

淮南王刘安和他的门客左吴等人天天躲在家里谋划造反,甚至对着地图研究从哪条路进军。从长安回来的使者要是说“皇上没儿子,汉朝要乱套了”,刘安就开心得不行;要是说“汉朝治理得很好,皇上有儿子”,刘安就暴跳如雷,觉得人家在胡说八道。

刘安找来中郎伍被商量造反的事,伍被直接泼冷水:“您这是要亡国啊!我仿佛已经看到宫里长满荆棘,露水打湿衣服了!”刘安恼羞成怒,把伍被的父母关了起来。三个月后又问伍被,伍被苦口婆心劝他:“当年秦朝无道,百姓才想造反,汉高祖趁机得了天下。可您看看吴王刘濞,最后身死国灭,就是逆天而行还不识时务。现在您的兵力连吴王的十分之一都没有,天下太平得很,造反就是死路一条啊!”刘安听完,眼泪汪汪地起身,但还是不死心。

刘安有个庶子叫刘不害,年纪最大却不受宠,王后和太子都不把他们当回事。刘不害的儿子刘建很有才华,心里怨恨太子,偷偷派人告发太子谋杀汉中尉,这事惊动了朝廷,廷尉开始调查。

刘安慌了,又问伍被:“你觉得当年吴王造反,对还是不对?”伍被说不对,还让刘安别学吴王。刘安不服:“吴王哪懂造反!汉朝将领一天能过成皋关的就四十多人,我要是堵住成皋关,占据险要之地,召集山东的军队,左吴他们都觉得成功率九成,怎么就你觉得有祸无福?”伍被没办法,只好说:“实在要反,就伪造丞相、御史的文书,把郡国的豪强富户迁到朔方,再发诏书抓诸侯的太子和宠臣,激起民怨和诸侯恐慌,然后派说客去煽动,或许有一线生机。”但刘安觉得还没到这地步。

之后,刘安直接开始搞“造反周边”,伪造皇帝玉玺、各级官员印章和汉朝使节的凭证,还想派人假装犯罪去投奔卫青,等造反时刺杀卫青。他还吐槽:“汉朝大臣里,就汲黯难对付,人家耿直又讲气节,其他人,比如丞相公孙弘,忽悠他们就跟揭开盖子、抖落树叶一样简单!”

刘安想在国内发兵,又怕丞相和二千石的官员不听,就和伍被商量先杀了他们。还计划让人穿着“强盗”衣服,拿着紧急文书从东边跑来喊“南越军队打进来了”,借机发兵。结果廷尉来逮捕淮南太子,刘安慌了神,和太子一起想把丞相、二千石官员骗来杀掉起兵。丞相来了,内史和中尉却没来,刘安觉得只杀丞相没用,只好作罢。正犹豫时,太子想自杀,却没死成。

最后伍被主动向官府自首,交代了谋反的全部经过。官兵包围王宫,搜出造反证据。汉武帝派人来治罪,还没到,十一月,刘安就自杀了。王后荼、太子迁,还有参与谋反的人全被灭族。

汉武帝觉得伍被说话好听,还总夸汉朝,不想杀他。但廷尉张汤坚持:“他是给淮南王出谋反主意的主谋,不能赦!”伍被最终被杀。侍中庄助和淮南王私下交往密切,收了不少贿赂,汉武帝本想从轻发落,张汤又据理力争:“庄助是皇上的心腹,却和诸侯勾结,不杀以后没法管!”庄助也被处死。

衡山王的“坑爹操作”

衡山王上书汉武帝,要废太子刘爽,立刘孝为太子。刘爽听说后,赶紧派亲信去长安告状,说刘孝制造战车、锻造箭矢,还和父王的侍女通奸。正巧官府在抓淮南王的同党,在刘孝家里抓到了陈喜,刘孝害怕,想起“先自首能免罪”的律条,就主动交代了和枚赫、陈喜等人谋反的事。公卿大臣请求逮捕衡山王治罪,衡山王自杀,王后徐来、太子刘爽和刘孝都被处死,参与谋反的人也被灭族。

淮南、衡山这两起谋反案,牵连出列侯、二千石官员和豪强等,死了好几万人,堪称一场“政治大地震”。

太子册封与西域“种草”

这年夏天四月,汉武帝大赦天下。四月丁卯日,七岁的刘据被立为太子。五月乙巳日月底,还发生了日食。匈奴一万骑兵入侵上谷,杀了几百人。

另一边,张骞从月氏回来,给汉武帝“安利”西域各国:“大宛在汉朝西边大概一万里,百姓定居务农,有超棒的汗血宝马,城市房屋和咱们差不多。东北是乌孙,东边是于窴。于窴西边的水往西流进西海,东边的水东流进盐泽,盐泽地下的水就是黄河源头。匈奴在盐泽东边到陇西长城一带,南边挨着羌人,挡住了咱们去西域的路。乌孙、康居这些国家是游牧民族,和匈奴风俗一样。大夏在大宛西南,风俗和大宛类似。我在大夏的时候,看到了邛竹杖和蜀布,一问,说是从身毒国买来的。身毒在大夏东南几千里,也是定居国家。我推测,大夏离汉朝一万二千里,在西南方向,身毒又在大夏东南,还能买到蜀地的东西,说明离蜀地不远。现在去大夏,从羌人地盘走太危险,往北容易被匈奴抓,从蜀地走又近又安全。”

汉武帝一听,眼睛都亮了!大宛、大夏这些都是大国,有奇珍异宝,而且军事弱,还贪图汉朝财物,北边的大月氏、康居兵力强,但可以用财物拉拢。要是能把这些国家收入“朋友圈”,那汉朝的地盘能扩大万里,威名传遍四海!于是汉武帝让张骞通过蜀地、犍为郡派王然于等人分四路寻找身毒国。结果北边被氐、莋挡住,南边被巂、昆明的强盗截杀,使者始终没能通过。不过这次寻找,意外打通了和滇国的联系。滇王见到汉朝使者,问出了那句“经典台词”:“汉朝和我比,谁更大?”夜郎侯之前也问过同样的问题。因为交通不便,他们都以为自己是“一方大佬”,压根不知道汉朝幅员辽阔。使者回去后,大力夸赞滇国是大国,值得结交,汉武帝又把目光投向了西南夷地区。

评论

元狩元年发生的这些事,每一件都对汉朝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。淮南王、衡山王谋反案,暴露了诸侯势力对中央政权的威胁,汉武帝果断处置,加强了中央集权,维护了国家稳定。但案件牵连甚广,也体现出政治斗争的残酷。

张骞带回的西域“情报”,打开了汉朝人的视野,让汉武帝看到了更广阔的世界,为后来的丝绸之路开辟和汉朝的对外扩张埋下了伏笔。这就像发现了一个全新的“副本”,激发了汉朝探索和征服的欲望。

从祥瑞命名纪元到济北王献地,再到滇王“不知汉大”,这些细节展现了当时的政治文化氛围和地域认知局限。祥瑞被赋予政治意义,诸侯通过献地表达忠诚,边疆小国对汉朝缺乏了解,都反映出汉朝在政治、文化和地理认知上的独特状态。这一年的历史,是汉朝发展进程中的重要转折点,也为后续一系列的政治、军事、外交行动奠定了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