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95章 汉纪十二 世宗孝武皇帝中之下(1 / 1)

汉武帝元封元年:搞事、求仙、搞钱,一个都不落下!

元封元年(公元前110年)冬天十月,汉武帝发了个诏令:“南越、东瓯都已经被收拾得服服帖帖,但西边的蛮夷、北边的匈奴还不安分!我准备去边境巡视,亲自掌握军事大权,设置十二路将军,带队出征!”说完就出发了,从云阳向北,经过上郡、西河、五原,出了长城,登上单于台,到了朔方,临近北河,集结了十八万骑兵,旌旗连绵一千多里,那阵仗就是为了秀肌肉,震慑匈奴。他派使者郭吉去告诉匈奴单于:“南越王的脑袋已经挂在汉朝的北阙了。现在你要是敢打,我亲自在边境等着;要是不敢,就乖乖俯首称臣,何必跑到大漠北边又冷又苦、没水没草的地方躲着!别瞎折腾了。”单于听完,气得当场杀了接待郭吉的官员,把郭吉扣下,流放到北海。不过匈奴也被这阵仗吓住了,始终不敢出兵。汉武帝回程时,在桥山祭祀黄帝陵,在须如遣散军队。他疑惑地问:“我听说黄帝长生不老,怎么现在有他的陵墓?”公孙卿忽悠道:“黄帝已经成仙升天了,群臣思念他,就把他的衣冠埋葬了。”汉武帝感叹:“以后我升天,群臣是不是也会把我的衣冠埋在东陵?”随后回到甘泉宫,祭祀太一神。

因为卜式不擅长舞文弄墨,汉武帝把他降职为太子太傅,让儿宽接替他当御史大夫。

汉军进入东越境内,东越早就派兵在险要之地设防,派徇北将军驻守武林。楼船将军的士兵钱塘人辕终古斩杀了徇北将军。原越衍侯吴阳率领自己封邑的七百人在汉阳反攻越军。越建成侯敖和繇王居股杀了东越王馀善,带着东越民众投降。汉武帝封辕终古为御儿侯,吴阳为卯石侯,居股为东成侯,敖为开陵侯;又封横海将军韩说为按道侯,横海校尉福为缭嫈侯,东越降将多军为无锡侯。汉武帝觉得闽地地势险要,东越又多次反叛,以后肯定是个大麻烦,就下令让将领们把东越百姓全部迁到长江、淮河之间,闽地就此成了无人区。

春天正月,汉武帝跑到缑氏,祭祀中岳太室山。随从官员在山下听到好像有三次高呼“万岁”的声音。汉武帝下令让祠官扩建太室祠,禁止砍伐山上草木,还把山下三百户人家作为供奉太室祠的奉邑。

接着汉武帝向东巡视海边,祭祀八神。齐国百姓上书说有神仙鬼怪和神奇仙方的人成千上万,汉武帝一听,马上增加船只,派几千个声称知道海上神山位置的人去寻找蓬莱仙人。公孙卿拿着符节提前出发,在名山等候,到了东莱,说:“我夜里看到一个巨人,好几丈高,等靠近就不见了,只留下巨大的脚印,看起来像禽兽的足迹。”群臣也有人说:“看到一个老头牵着狗,说‘我想见皇上’,说完就消失了。”汉武帝一开始看到大脚印还不太信,听群臣这么一说老头的事,就坚信遇到仙人了,在海边停留了好久,还派了上千人,坐着传车,分批去找神仙。

夏天四月,汉武帝返回,到了奉高,在梁父山祭祀地主神。乙卯日,他让侍中里的儒生戴着皮帽,插着笏板,举行射牛仪式,然后在泰山下的东方筑坛祭祀,仪式和在郊外祭祀太一神一样。祭坛宽一丈二尺,高九尺,坛下放着写有文字的玉牒书,内容保密。祭祀结束后,汉武帝只带着侍中、奉车都尉霍子侯登上泰山,又进行了一次祭祀,具体过程严禁外传。第二天,从山北的道路下山。丙辰日,在泰山脚下东北的肃然山举行祭地仪式,和祭祀后土神的礼仪相同,汉武帝亲自跪拜,身穿黄色衣服,祭祀时奏乐。用江淮地区的三脊茅作为神的草垫,用五色土混合加封。整个封禅祭祀过程中,夜里祭坛好像有光芒,白天有白云从祭坛中飘出。汉武帝祭地结束后,坐在明堂里,群臣纷纷上前祝贺,歌颂他的功德。汉武帝下诏说:“我以渺小之身继承皇位,一直担心自己德行浅薄,对礼乐也不精通,所以祭祀八神,没想到得到天地的恩赐,出现神奇景象,我既震惊又不敢停止,于是登上泰山封禅,又到梁父山祭地,在祭坛上反思自我,希望和大家一起开启新征程,就把今年十月定为元封元年。我巡视经过的博、奉高、蛇丘、历城、梁父等地,百姓拖欠的田租赋税全部免除,今年也不用交算赋了。赐天下百姓每人爵位一级。”又规定每五年巡视一次,到泰山祭祀,让诸侯在泰山下修建官邸。

汉武帝封禅完泰山,发现天气晴好,没有风雨,方士们又在旁边吹风说蓬莱的神仙好像能找到了,汉武帝立马又燃起希望,再次向东到海边眺望,甚至想亲自乘船去寻找蓬莱仙人。群臣纷纷劝阻,都拦不住。关键时刻,东方朔站出来说:“神仙这东西,讲究个顺其自然,不能太着急。要是有缘分,不愁见不到;要是没缘分,就算到了蓬莱见到仙人,也没啥用。陛下不如回宫安静等着,仙人自然会来。”汉武帝这才作罢。结果倒霉事来了,奉车都尉霍子侯突然暴病,一天就死了。霍子侯是霍去病的儿子,汉武帝伤心不已,只好离开海边,沿着海岸向北到碣石,再从辽西开始巡视北方边境,一直到九原。五月,回到甘泉宫。这一趟下来,总共行程一万八千里。

之前,桑弘羊担任治粟都尉,兼管大农令,统管全国盐铁事务。他搞出了“平准法”,让各地把本地特产作为赋税,像以前商人贩运货物那样互相流通。在京师设立平准机构,接收各地运来的货物。大农令的下属官员把天下货物都掌握起来,物价上涨就卖出,物价下跌就买入,目的就是不让富商大贾赚差价,稳定物价。到了汉武帝巡视郡县的时候,一路上的赏赐,用掉一百多万匹布帛,钱和黄金以亿计数,这些开支居然全从大农令的财政里出。桑弘羊还提议让官吏可以通过缴纳粮食来升官,罪犯也能用粮食赎罪。这一年,山东地区运往京城的漕粮增加到六百万石,太仓、甘泉仓都堆满了粮食,边境地区也有了余粮,通过平准法运输的各种物资,有五百万匹布帛。百姓不用增加赋税,国家财政却很充裕。汉武帝一高兴,赐给桑弘羊左庶长的爵位,还有两百斤黄金。

当时有点小旱灾,汉武帝让官员求雨。卜式吐槽说:“朝廷吃着赋税就够了,现在桑弘羊让官吏像商人一样在市场上买卖货物赚钱。把桑弘羊煮了,天才会下雨!”

秋天,东井星区出现彗星,十几天后,三台星区也出现彗星。负责观测天象的王朔说:“我观测到土星出现,形状像瓜,一顿饭的功夫又消失了。”官员们纷纷拍马屁:“陛下举行封禅大典,这是上天降下的德星来回报您啊!”

齐怀王刘闳去世,因为没有儿子,封国被撤销。

评论

元封元年的汉武帝,简直是“全能型选手”,在军事、求仙、经济等领域疯狂刷存在感!军事上,他带着十八万骑兵巡边,喊话匈奴,那霸气侧漏的模样确实震慑住了对手,平定东越后把百姓内迁,彻底解决了东越反复叛乱的大麻烦,手段够狠辣,战略眼光也长远。

求仙这事上,汉武帝简直成了“资深韭菜”,被方士们的花言巧语和各种“灵异事件”忽悠得晕头转向,大把撒钱派人找神仙,还差点亲自下海,要不是东方朔机智劝阻,指不定还得闹出啥笑话。封禅大典更是搞得轰轰烈烈,各种仪式、祥瑞加持,表面上是为了彰显功绩、与天地沟通,实则也是满足他对长生和皇权神授的幻想,劳民伤财不说,还助长了社会的迷信风气。

经济方面,桑弘羊的平准法和一系列改革措施确实牛,在不增加百姓赋税的情况下,充盈了国库,保障了汉武帝四处折腾的资金需求。但卜式的吐槽也反映出,这些政策动了部分人的利益,而且官商结合的模式也存在隐患。

这一年,汉武帝在自我膨胀和野心的驱使下,把国家折腾得“热气腾腾”,虽然在开疆拓土和经济改革上有一定成果,但过度迷信、好大喜功的毛病也愈发严重,为后续的统治危机埋下了不少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