腊八的寒气,像无数细密的冰针,扎进书院的每一道砖缝。清晨,枯枝在灰白的天幕下瑟瑟发抖,枝头凝着昨夜未化的霜花。厨房里飘出熬煮腊八粥的甜糯香气,混杂着红豆、红枣和桂圆的暖意,丝丝缕缕地钻过冰冷的空气,却驱不散庭院里那沉甸甸的、无孔不入的湿冷。苏明远裹紧了身上的棉袍,指尖在冰冷的紫砂壶壁上轻轻摩挲,试图汲取一点微薄的暖意。自从太傅那日拂袖而去,留下袖口上那抹刺眼的蓝,一种无形的重压便沉沉笼罩在书院上空,比这腊月的寒气更令人窒息。那点蓝,像一颗冰冷的种子,埋进了所有人的心里,随时可能抽长出名为“往生司”的荆棘。
“苏先生,外面有位先生,自称姓岳,一定要见您。” 助教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,在门口响起,呼出的白气瞬间消散在冰冷的空气里。
姓岳?苏明远的心尖像是被什么东西极轻地刺了一下。一个模糊而遥远的姓氏,带着铁与血的气息,悄然浮现在记忆的尘埃里。他放下茶壶,指尖的冰凉蔓延到心口:“请他进来。”
脚步声沉稳有力,踏碎了前院的寂静。来人掀开厚重的棉帘,带进一股凛冽的寒气。他身形高大,肩背宽阔,穿着半旧的深蓝色羽绒服,鬓角已染上明显的霜白,眼角刻着岁月深凿的纹路,像干涸河床上的裂痕。然而那双眼睛,如同沉淀了千年古墨,深邃、沉稳,没有丝毫浑浊,开合间精光内蕴,锐利得仿佛能穿透人心。他站在那,像一块被岁月冲刷得棱角内敛却依旧坚硬的磐石,自有一股渊渟岳峙的气势。
“苏先生。” 来人抱拳,动作古朴而标准,带着一种久远沙场的铿锵余韵,声音低沉浑厚,如同古寺的晨钟,“在下岳承宗。冒昧叨扰,实为祖训所驱。” 他目光坦荡,直视着苏明远,没有丝毫闪避。
“岳先生请坐。” 苏明远还了一礼,心头那点微妙的悸动更清晰了些。他敏锐地捕捉到对方那抱拳行礼的姿态,绝非现代人随意的模仿,那是刻在骨子里的习惯。
岳承宗并未落座,而是郑重地从贴身的衣袋里,取出一个用暗青色细麻布仔细包裹的长方物件。布帛陈旧,边缘磨损起毛,显然经历了漫长的岁月。他一层层,极其缓慢地揭开那层层的包裹,动作间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慎重。最终,一块巴掌大小、色泽深沉幽暗的青铜令牌,暴露在清冷的晨光下。
令牌古拙厚重,表面覆盖着一层历经岁月磨砺、温润内敛的墨绿色铜锈,如同凝固的苔痕。令牌中央,一个刚劲雄浑、几乎要破铜而出的“岳”字,深深地镌刻其上。最令人心头一震的是令牌边缘——并非光滑的弧线,而是分布着极其规整、带着凛冽杀伐之气的锯齿状纹路!那形状,与苏明远在庆朝兵部机密卷宗里见过的,独属于那支威震天下的岳家军的令牌形制,分毫不差!
一股带着铁锈与血腥气的记忆洪流,瞬间冲开了苏明远记忆的闸门!狼烟蔽日,金戈铁马,血染的残阳下,一杆绣着斗大“岳”字的军旗在狂风中猎猎作响!旗影之下,无数披坚执锐的汉子,沉默如林,眼神却如淬火的刀锋,死死钉在对面那弥漫着不祥黑雾的往生司军阵上!那是他苏明远作为钦点状元,临危受命,以文弱之身踏入血肉沙场,与岳家军并肩血战往生司的惨烈岁月!喊杀声、兵刃撞击声、临死的哀嚎,仿佛穿越三百年的时空,在他耳畔轰然炸响!
“先祖讳飞云,” 岳承宗低沉的声音将苏明远从血腥的回忆中拉回,“曾追随苏状元,血战往生司于黑石峪!先祖遗训,凡我岳氏血脉,见‘往生司’玉珏重现天日,必持此令,寻苏氏后人,护其周全!” 他双手托举着那枚沉甸甸的令牌,递到苏明远面前,眼神坚毅如铁,“今闻先生有困,承宗不才,愿效先祖遗志,助先生一臂之力!”
苏明远只觉得喉头像是被什么东西堵住了,一股难以言喻的灼热从心底直冲眼眶。三百年的时光长河,冲刷掉了多少显赫的姓氏,湮灭了多少英雄的故事?而眼前这块冰冷的青铜令牌,却像一个不灭的信标,固执地穿透岁月的迷雾,将那份沉甸甸的托付,精准地递到了他的手上。他伸出微微颤抖的手,指尖触碰到那冰冷的青铜,一股深沉的凉意直透骨髓,却又带着血脉相连般的奇异温热。
他翻转令牌,背面的景象让他瞳孔骤然收缩。令牌背面,并非想象中的家族徽记或兵符暗纹,而是几行铁画银钩、力透青铜的刻字!那分明是名传千古的《满江红》词句残篇:“……壮志饥餐胡虏肉,笑谈渴饮匈奴血。待从头、收拾旧山河……” 字迹雄浑悲壮,带着冲天的怒气与未酬的壮志。然而,更让苏明远心头剧震的是,那刻痕深处,竟隐隐透出墨色的痕迹!绝非三百年岁月侵蚀所能留存,那墨迹……分明是新鲜的!像是有人刚刚用饱蘸浓墨的笔,顺着古老的刻痕,重新描摹过一遍!
苏明远猛地抬头,锐利的目光如同探针,刺向岳承宗那饱经风霜却依旧坦荡的脸:“岳先生……这墨迹?” 他顿了顿,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探寻,“您在这现世……是何身份?”
岳承宗脸上那军人般的肃穆瞬间如冰雪消融,咧开嘴,露出一口整齐的白牙,眼角深刻的皱纹舒展开来,竟显出几分与方才截然不同的、带着烟火气的爽朗:“哈哈,苏先生好眼力!瞒不过您。” 他搓了搓手,仿佛要搓掉刚才那份凝重的气氛,“混口饭吃,在城南第三中学,教孩子们《中国古代史》。” 他语气轻松,带着一种教师特有的、试图将枯燥知识讲得生动的热情,“课堂上,我总忍不住多提几句状元苏明远的传奇,讲他殿试文章如何惊才绝艳,讲他临危受命如何智勇双全……结果那帮皮猴子,总在底下起哄,说‘老岳头偏心眼儿’,‘尽给状元郎加戏’!” 他无奈地摇摇头,笑容里却透着对那群顽皮学生的包容,“他们哪里知道……我说的,都是真的啊。” 最后几个字,轻飘飘地落下,却带着千钧的重量,砸在苏明远的心上。
午后的演武场,铺着防滑的灰色人造草皮。冬日吝啬的阳光,勉强透过稀薄的云层洒下一点微温。书院里年轻力壮的弟子们围了一圈,好奇地看着场中脱下了羽绒服、只穿着一身深灰色棉布练功服的岳承宗。他活动着手腕脚踝,骨骼发出轻微的噼啪声。
“诸位,献丑了。” 岳承宗抱拳,声若洪钟。下一刻,他动了!
没有花哨的起手式,整个人如同蛰伏的猛虎骤然惊醒,弓步前踏,沉稳如山!拧腰送胯,一拳笔直轰出,带着撕裂空气的短促锐响!动作古朴简洁,却蕴含着爆炸性的力量!紧接着,步伐疾如旋风,左闪右避,身法诡异如灵蛇出洞,时而贴地疾掠,时而拔地而起,双臂翻飞如轮,掌风呼啸,腿影如鞭!每一招每一式,都带着战场搏杀特有的狠辣与效率,毫无观赏性可言,只有赤裸裸的生存与毁灭!
围观的弟子们看得目瞪口呆,大气都不敢喘。一种难以言喻的熟悉感,如同电流般窜过苏明远的四肢百骸!这步法!这闪避的节奏!这瞬间发力、一击即走的狠厉!分明与他前些日子在街头遭遇往生司杀手时,情急之下使出的保命身法,有着惊人的神韵!不,不是神似,根本就是同源!只是他当时仓促狼狈,而此刻岳承宗施展出来,却是圆融老辣,千锤百炼!
一套拳法打完,岳承宗收势站定,气息悠长,额头只微微见汗。他拿起搭在旁边栏杆上的毛巾,擦了擦汗,看着周围一脸震惊又有些茫然的年轻面孔,咧嘴一笑,带着点自嘲:“老古董了,让各位见笑。这是先祖传下的‘护道十三式’,据说是当年苏状元为对付往生司的诡异身法,把《孙子兵法》里的‘虚实’、‘奇正’、‘疾徐’之道,硬生生揉进了战场搏杀术里创出来的。” 他顿了一下,笑容有点无奈,“我教过学校里几个练体育的孩子,想让他们强身健体,顺便沾点老祖宗的灵气。结果呢?那几个混小子练了两天,跑来跟我说:‘岳老师,您教的这套广播体操,节奏有点慢啊!’ 嘿!” 他摇摇头,一脸的“孺子不可教”。
人群里爆发出善意的哄笑,驱散了刚才拳风带来的肃杀之气。唯有苏明远,站在人群之外,心中却翻江倒海。护道十三式!孙子兵法!原来如此!当年在黑石峪尸山血海里摸爬滚打,无数次从往生司杀手诡异的黑刃下险死还生,那些在绝境中本能般使出的、毫无章法却又异常有效的闪避与反击,原来并非无根之萍。那是融入了血脉的战场智慧,是早已失传、却在他濒死时被灵魂唤醒的——属于他自己的“护道十三式”!一种跨越三百年的血脉呼应,让他感到灵魂都在微微震颤。
夜,沉如墨锭。书房的窗户紧闭着,隔绝了外面呼啸的北风。炉子上煮着一壶老普洱,深红的茶汤在古朴的紫砂壶里翻滚,咕嘟咕嘟地响着,蒸腾起带着陈年木香的热气,试图温暖这被寒意浸透的空间。灯光昏黄,在岳承宗棱角分明的脸上投下深深的阴影。他脸上的轻松与爽朗早已褪去,只剩下沉甸甸的肃穆,甚至……一丝不易察觉的忧虑。
他从怀里取出一个比令牌包裹更加严实、更加陈旧的布包。外层是深褐色的油布,用细麻绳紧紧捆扎,内里似乎还有几层防潮的桑皮纸。他小心翼翼地解开一层又一层,动作缓慢得近乎凝固,仿佛在开启一个沉睡千年的诅咒。最终,一本薄薄的、封面早已失去原色、呈现出枯叶般焦黄的线装册子,静静地躺在他宽厚粗糙的手掌上。
封面上,没有任何题签。岳承宗深吸一口气,带着一种近乎朝圣般的凝重,用指尖极其小心地捻开那脆弱得仿佛一碰即碎的纸页。纸张发出轻微的、令人心头发紧的窸窣声,如同濒死蝴蝶的振翅。
昏黄的灯光下,泛黄的纸页上,是密密麻麻、用蝇头小楷工整书写的名字与生卒年月。墨迹因年代久远而晕染、褪色,却依旧能辨认出那属于不同年代的笔迹。岳承宗粗糙的手指,沿着那些承载了无数悲欢离合的名字,缓缓下移,最终停在了一页的中部。
他的指尖停住了,微微有些颤抖。他抬起眼,目光复杂地看向坐在对面的苏明远,那眼神里包含了太多东西——敬畏、悲悯、还有一丝宿命般的沉重。
“先生,” 他的声音压得极低,如同耳语,却字字清晰地敲打在苏明远的心鼓上,“请看。”
苏明远的心跳,在岳承宗那凝重的目光下,不受控制地开始加速,擂鼓般撞击着胸腔。他倾身向前,目光投向那枯黄纸页上岳承宗所指的地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