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原来铁路防护不是站着看风景啊?”网友“小透明”的这条评论,静静躺在扎伊的备忘录里。此刻,她正蹲在妙蛙底K83段的路基上,细密的雨丝顺着安全帽檐缓缓滑落,滴在反光背心上,将“工务防护”四个反光字晕染成模糊的光斑。镜头之中,阿林手持红色信号旗,正踮起脚尖,认真地把一面红色牌子插在指定位置,被雨水浸湿的旗面闪烁着光亮,恰似一团跳跃燃烧的火焰。
“阿林哥,这旗子和牌子有啥讲究呀?”小透明的问题以弹幕的形式迅速刷了起来。
阿林伸手扯了扯旗绳,确保旗角恰好能扫过轨面,又拍了拍插好的牌子。“这红旗叫做‘警示旗’,得这么稳稳地展开,”他抬手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,耐心解释道,“旗面展开必须呈180度,下沿距离轨面要保持在30厘米——高了,司机视线受阻看不见;低了呢,又容易被过往物体刮坏。这牌子是‘封锁警示’,提醒所有靠近的人员和车辆,前方施工,严禁通行。”说着,他特意指了指旗杆底部的刻度,“瞧见没?这30厘米的刻度,误差绝对不能超过1厘米。而且不同的牌子,有不同的意义,像‘减速慢行’‘注意了望’,各有各的用处,可不能弄错。”
在暖意融融的调度室里,老周的保温杯正升腾着袅袅热气。他的工位前方挂着三块屏幕:左边的列车运行图上,一个绿色光点正缓缓朝着K83段挪动;中间的气象云图显示,雨云依旧盘踞在妙蛙底的上空,迟迟不肯离去;而最为醒目的,是那块用中缅双语写着“K83段封锁,10:30首趟跨境列车通过”的红色警示板。
“老周叔,您这儿的屏幕比我家电视都多呢!”小透明的问题从镜头里冒了出来。
老周轻轻摘下老花镜,伸手指了指控制台,说道:“这可是‘信息中枢’。列车何时抵达、哪趟车临时改变路线、山那头即将迎来暴雨——这些消息,我都得比施工队早五分钟知晓。”说着,他翻开一个边角已经卷毛的旧笔记本,感慨道,“三十年前,我跟着华国铁路前辈学习,师父教导我,防护员的首要准则是‘宁听错,不听漏’。以前没有手机,全靠电话线传递消息;如今虽说有了卫星定位,但师父的话我一直铭记于心:机器可能会卡顿,可咱们人脑绝不能‘死机’。”
就在这时,对讲机里突然炸响:“老周!d8102运轨料车从密支那出发,预计10:10进入封锁区!”
老周的手指如灵动的飞梭,在键盘上快速翻飞,屏幕上的光点瞬间变成了红色。“岩温!通知两端防护员!放响墩!”他压低声音,却字字有力,“阿强!小杨!在K84 + 200和K84 + 400放置响墩!还有,把‘禁止通行’的牌子摆好,别出差错!”
镜头切换至K83段路基,阿林正蹲在道岔旁边,游标卡尺的金属尺身紧紧贴着钢轨内侧,刻度在雨中泛着清冷的光。“1435mm,标准轨距。”他将尺子举到眼前,雨水顺着帽檐滴落在尺面上,“轨距偏差要是超过2mm,火车行驶起来就会像在‘蹦迪’;要是超过5mm,铁轨甚至可能直接‘翻跟头’。”
“阿林哥,那要是下雨天呢?”小透明的问题随着雨丝一同飘来。
阿林拍了拍腰间的铜铃,说道:“响墩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。以前没有对讲机的时候,只要放上俩响墩,十里之外都能清楚听见声响。现在虽说有了高科技,但这铁疙瘩还是得时刻带着——万一断电了呢?对了,下雨天视线不好,还得把‘小心滑倒’的牌子也摆出来,提醒大家注意安全。”说着,他突然抬起头,“看!那是谁?”
不远处,实习生小陶正蹲在道岔旁,举着激光测距仪测量道岔开口量。“那是新来的小陶,”阿林说道,“我得盯着他——年轻人做事容易图快,要是漏了哪个步骤,那可就麻烦了!特别是那些防护牌子,一定要摆放正确。”
小陶手中的测距仪突然发出“滴滴”的声响。“阿林哥!道岔开口量152mm,标准是150mm!”他举着仪器,急忙跑过来,“偏差2mm,是不是需要调整呀?”
阿林接过仪器,指尖在道岔连杆上轻轻敲了敲,说道:“雨势大,金属会热胀冷缩。先记录下来,等雨停了再进行调整——现在去动螺栓,轨缝容易变松。”他轻轻拍了拍小陶的肩膀,“记住,咱们防护员的工作,是给火车铺设‘红毯子’,可不是设‘绊马索’。每一个牌子都是给火车和大家的安全提示,得重视起来。”
画面一转,来到路基两端。阿强高高举着红底黄字写有“前方施工,禁止通行”的警示牌,小杨用力挥动着信号旗,两人之间的警示带在风中猎猎作响,旁边还摆放着“减速慢行”的牌子。
“阿强哥,你们一直站在这儿,不累吗?”小透明好奇地问道。
阿强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,认真地说:“累?咱们干的可是‘看大门’的活儿。大门敞开,列车就能顺利通行;大门关严,人和机具才能确保安全。这些牌子就是咱们的‘得力助手’,像‘禁止通行’牌,明确告诉大家不能靠近;‘减速慢行’牌,提醒过往车辆放慢速度。”他指了指脚边的响墩,“瞧见这铁疙瘩没?以前没有对讲机的时候,放俩响墩,十里外都能听见动静。现在虽然有了高科技,但这铁疙瘩还是得带着——万一断电了咋办?”
小杨突然轻轻拽了拽阿强的衣袖,急切地说:“哥!运料车!”
只见一辆运轨料的火车从岔道缓缓驶来,车头的探照灯在雨幕中射出一道明亮的光线。阿强立刻吹响铜哨,高高举起红灯,大声喊道:“师傅!封锁区禁止进入!前面正在抢修跨境铁路!”司机摇下车窗,额头上满是汗水,焦急地说:“兄弟,我是给中缅友谊桥送钢轨的,这可耽误不得啊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