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6章 汉纪二十二 孝成皇帝上之上(1 / 1)

双阳插花芯 读点经典 2475 字 12小时前

汉成帝河平元年至二年:诸事繁杂的西汉风云

河平元年(公元前28年)

春天,杜钦向王凤推荐了犍为人王延世,让他去负责堵塞黄河决口。王凤就任命王延世为河堤使者。王延世用长四丈、周长九围的竹笼,装满小石头,用两艘船夹着运到决口处投放。经过三十六天,河堤终于修成了。三月,汉成帝下诏,任命王延世为光禄大夫,俸禄为中二千石,赐给他关内侯的爵位,还赏了一百斤黄金。

夏天四月己亥日是月末,发生了日食。汉成帝下诏让公卿百官说说自己的过失,不要有所隐瞒。同时大赦天下。光禄大夫刘向回答说:“四月和五月交接的时候发生日食,月份和汉惠帝时相同,日期和汉昭帝时一样,这种天象预示恐怕会对皇位继承人不利。”当时许皇后独得汉成帝的宠爱,后宫其他女子很难有机会见到皇帝,朝廷内外都担心汉成帝没有继承人,所以杜钦、谷永还有刘向的回答都提到了这个问题。

汉成帝于是减少了皇后椒房殿和后宫掖廷的开支,皇后服饰、车马以及各官署为其制造的物品,还有赏赐给外戚、群臣妻妾的财物,都按照竟宁年间以前的旧例来办。许皇后上疏为自己辩解,说:“时代不同,制度也应该有所变化,取长补短,只要不超出汉朝的制度就行,细微之处不一定非得相同。比如竟宁年之前和黄龙年之前,难道能完全一样吗?下面办事的官员不懂这个道理,现在一旦接受了这样的诏令,就让我连动手做点事都不行。要是我想做个屏风放在某个地方,他们就会说:‘以前没有这种先例。’要是得不到,就一定会拿诏书来约束我。这实在行不通,希望陛下能明察!按照旧例,用一头牛祭祀祖父母,我的祖父戴侯、父亲敬侯都曾蒙恩用太牢祭祀,现在也应该按照旧例来,希望陛下可怜可怜我!现在官员刚刚接到诏令宣读记录,就直接预先告诉我,让我知道,这以后我就不能像以前在自己府里那样有所取用了。他们一开始就想这样约束我,我担心这样做不合情理。希望陛下能深入考虑啊!”汉成帝就拿谷永、刘向所说的灾异的根源都在后宫的意思来回复她,并且说:“官员是按照法律办事,这又有什么过错呢!矫枉往往会过正,从古到今都是这样。而且节省钱财,用一头牛祭祀,这对于皇后来说,是为了帮助您提升品德美誉,增添荣耀。要是灾祸的根源不消除,灾异就会接连不断,祖宗恐怕都不能享受祭祀,还谈什么您的祖父戴侯呢!经传上不是说:‘因为节俭而犯错的人很少’,皇后您是想追求奢侈吗?那我也应当效法孝武皇帝。要是那样的话,甘泉宫、建章宫就又可以恢复往日的奢华了。孝文皇帝是我的榜样。皇太后和皇后都有成法可依。假如太后在那时不称职,现在却受到厚待,您又怎么能超越呢!皇后您应该用心秉持道德,以谦逊节俭为首要,给其他嫔妃做出表率,让她们有所效法!”

给事中平陵人平当进言说:“太上皇是汉朝的始祖,废除他的寝庙园,这是不对的。”汉成帝因为自己没有继承人,就采纳了平当的建议。秋天九月,恢复了太上皇的寝庙园。

汉成帝下诏说:“现在死刑的条文有一千多条,法律条令繁杂,有一百多万字;各种特殊的请求和比附的案例,日益增多。就算是熟悉法律的人都搞不清楚头绪,想要让普通百姓明白,不是更难吗!这样来约束天下百姓,让无辜的人丧命,难道不可悲吗!大家讨论一下,看看哪些死刑可以减少,哪些法律条文可以废除或者简化,要让法律清晰易懂,然后逐条上奏!”当时有关部门没能广泛宣传汉成帝的旨意,只是挑一些细枝末节的小事,列举几条来敷衍诏令而已。

匈奴单于派右皋林王伊邪莫演等人来进献贡品,准备在正月朝拜汉成帝。

河平二年(公元前27年)

春天,伊邪莫演完成使命要回去的时候,说自己想投降汉朝,还说:“如果不接受我投降,我就自杀,绝对不敢再回匈奴。”使者把这件事报告给朝廷,汉成帝让公卿大臣们商议。有些大臣说:“应该按照旧例,接受他投降。”光禄大夫谷永、议郎杜钦却认为:“汉朝建立以来,匈奴多次侵犯边境,所以才设立很高的爵位和丰厚的赏赐来对待投降的人。现在单于已经向汉朝称臣,成为北方的藩属,还派使者来朝贺,没有二心。汉朝对待他们,应该和以往不同。现在既然已经接受了单于的朝贡,却又接纳他逃亡的臣子,这是贪图得到一个人,却失去了一个国家的人心,收留有罪的臣子,却断绝了仰慕正义的君主的忠心。假如单于刚刚即位,想归附汉朝,还不知道这样做的利害关系,私下派伊邪莫演假装投降来试探吉凶,我们接受了,就会损害道德,打击善行,让单于疏远我们,不再亲近边境的官吏;或者这是匈奴设的反间计,想借此挑起事端,我们接受了,就正好中了他们的计,让他们有理由指责我们。这实在是边境安危的关键,军事行动的起始,不能不慎重啊。不如不接受投降,以彰显我们如日月般的诚信,抑制欺诈的阴谋,安抚单于归附亲近的心意,这样才合适!”他们把这些意见上奏后,汉成帝听从了他们的建议。派中郎将王舜去询问伊邪莫演投降的情况,伊邪莫演说:“我生病了,发狂乱说的。”于是就把他打发走了。他回到匈奴后,官位照旧,匈奴单于也不让他见汉朝的使者。

夏天四月,楚国下起了冰雹,冰雹大得像锅一样。

把山阳王刘康改封为定陶王。

六月,汉成帝把舅舅们全部封侯:王谭为平阿侯,王商为成都侯,王立为红阳侯,王根为曲阳侯,王逢时为高平侯。五个人在同一天封侯,所以世人称他们为“五侯”。太后的母亲李氏改嫁成了河内人苟宾的妻子,生了个儿子叫苟参;太后想把苟参和当年的田蚡相比,也给他封侯。汉成帝说:“封田氏是不符合正道的。”就任命苟参为侍中、水衡都尉。

御史大夫张忠上奏弹劾京兆尹王尊,说他暴虐傲慢,王尊因此被免官;很多官吏和百姓都觉得很可惜。湖县三老公乘兴等人上书为他辩护说:“王尊治理京兆的时候,处理艰难的事务,整顿混乱的局面,诛杀残暴的人,禁止邪恶的行为,这些都是以前很少见的,很多名将都比不上他;虽然后来正式任命他为京兆尹,但并没有给他特别突出的褒奖赏赐。现在御史大夫弹劾王尊‘伤害阴阳,给国家带来忧患,不按照诏书的意思办事,像共工那样花言巧语,包藏祸心’。追究根源,这是御史丞杨辅搞的鬼,他向来和王尊有私怨,表面上借着公事提出这样的弹劾,拼凑奏文,添油加醋地诬陷他,我们实在痛心。王尊修身律己,砥砺节操,一心为公,敢于指责将相,诛杀恶人不避豪强,消灭那些无法无天的盗贼,解除国家的忧患,功劳显着,职责履行得很好,威信也没有丧失,他确实是国家的得力官员,是能克敌制胜的大臣。现在他却无辜被仇人陷害,被诋毁欺骗的奏文所伤,对上不能因功免罪,对下不能得到公正的审判,只能被仇人片面的奏文掩盖,背上共工那样的大恶名,无处申诉冤屈。王尊因为京师混乱,盗贼四起,被选贤征用,从平民成为公卿。盗贼之乱平定后,豪强奸猾之人也受到惩处,他却因为别人的巧言谄媚被罢黜。王尊一个人,在三年之内,一会儿被认为贤能,一会儿又被认为奸佞,这不是很奇怪吗!孔子说:‘喜欢一个人就希望他活下去,厌恶一个人就希望他死掉,这是糊涂啊。’‘像水润物那样逐渐传播的谗言不起作用,就可以称得上明智了。’希望陛下让公卿、大夫、博士、议郎来评定王尊平时的品行!作为臣子,如果真的‘伤害阴阳’,那是要判死罪的;‘花言巧语,行事违背正道’,是要被流放诛杀的。如果真像御史的奏章所说,王尊就应该被处死,流放到荒无人烟的地方,不能轻易赦免;那些举荐王尊的人,也应该受到举荐不当的惩罚,不能就这样算了。如果不像奏章说的那样,是编造文辞,恶意诋毁,诬陷无罪的人,那也应该有人受到惩处,以惩戒那些进谗言的人,堵住欺诈的道路。希望英明的君主仔细斟酌,让是非黑白分明!”奏书呈上后,汉成帝又任命王尊为徐州刺史。

夜郎王兴、句町王禹、漏卧侯俞又起兵互相攻打。牂柯太守请求发兵诛杀兴等人。参与商议的人认为路途遥远,不宜出兵攻打,于是朝廷派太中大夫蜀郡人张匡持符节去调解。兴等人不听从命令,还刻了个像汉朝官吏的木人,立在路边,用箭射它。

杜钦劝大将军王凤说:“蛮夷的王侯轻视汉朝使者,不害怕国家的威严,恐怕商议的人会因为胆小怕事,又主张继续调解;而太守要等到观察到情况有变才上报。这样的话,又会耽搁很长时间,王侯们就能召集收拢他们的部众,坚定他们的叛乱计划,党羽和帮手增多后,各自心中的愤怒难以平息,必然会相互残杀。他们自己知道罪行已成,就会疯狂地进犯郡守和都尉,远远地躲到炎热潮湿、有毒草的地方;就算有孙武、吴起那样的将领,孟贲、夏育那样的勇士,进去了就像陷入水火之中,肯定会被烧焦淹没,智谋和勇敢都施展不出来。要是屯田驻守,花费更是不可估量。应该趁他们的罪恶还没有完全形成,还没有怀疑汉朝会对他们进行诛杀,暗中命令旁边郡县的郡守和都尉训练兵马,大司农预先调运粮食储备在要害之处,选派合适的太守前往。等到秋凉的时候进入他们的领地,诛杀那些特别不守法的王侯。如果认为那是不毛之地,那里的百姓也没用,圣明的君主也不能为了他们让中原百姓受苦,那就应该撤销郡县,抛弃那里的百姓,断绝和他们王侯的联系,不再往来。如果觉得那是先帝所设立的,历经几代的功绩不能毁掉,也应该趁着事情刚刚萌芽,尽早断绝祸患。要是等他们势力形成了再出兵,百姓就会遭殃。”大将军王凤于是推荐金城司马临邛人陈立为牂柯太守。陈立到了牂柯,告知夜郎王兴朝廷的旨意,兴不听从;陈立请求诛杀兴,还没得到回复。于是他就带着几十个官吏到县里巡查,到了兴所在的且同亭,召见兴。兴带着几千人来到亭里,还跟着几十个邑君进去见陈立。陈立责备了兴一番,就把他的头砍了下来。邑君们说:“将军诛杀这个罪大恶极的人,是为百姓除害,我们愿意出去告诉士兵们!”他们把兴的头拿给众人看,那些人都放下武器投降了。句町王禹、漏卧侯俞非常震惊害怕,就进献了一千斛粮食,还有牛羊来犒劳官吏和士兵。陈立回到郡里。兴的岳父翁指,和儿子邪务收拢残余的士兵,胁迫旁边二十二个邑反叛。到了冬天,陈立上奏请求招募各夷人部落的人,和都尉、长史分别带兵攻打翁指等人。翁指凭借险要地势修筑堡垒,陈立派奇兵断绝了他们的粮道,还使用反间计引诱他们的部众。都尉万年说:“战事拖得太久还没决出胜负,花费太大,我们承担不起。”就独自带兵进攻。结果战败逃跑,退向陈立的营地。陈立很生气,大声呵斥,下令将他拿下。都尉又回去继续战斗,陈立派兵救援。当时天旱,陈立就切断了他们的水道。蛮夷们一起斩杀了翁指,拿着他的头出来投降,西夷之乱终于平定了。

评论

河平元年到二年,西汉王朝在多方面呈现出复杂的状况,反映出当时政治、外交、民族关系等领域的种种问题与挑战。

在水利治理上,王延世成功堵塞黄河决口,展现出有效的治理能力,朝廷对其的重赏也体现出对水利工程的重视。然而,这也侧面反映出黄河水患对国家民生的严重影响,治理水患始终是王朝面临的重大课题。

在宫廷事务方面,汉成帝因日食及无嗣之忧,对后宫开支进行限制,引发许皇后与皇帝的一番争论。这不仅体现出宫廷内部在财政、礼仪等方面的矛盾,更反映出皇权与后权之间微妙的平衡关系。同时,围绕皇位继承人的担忧弥漫朝廷,影响着诸多决策与议论,凸显出继承人问题对王朝稳定的重要性。

在法律制度上,汉成帝意识到法律条文繁杂给百姓带来的困扰,下诏简化法律,但有关部门敷衍了事,反映出朝廷在政策执行层面存在严重问题,未能真正落实皇帝意图,也显示出官僚体系的怠惰与形式主义,这无疑会影响国家治理的有效性和公正性。

外交上,对于匈奴右皋林王伊邪莫演的投降,谷永、杜钦从维护汉朝与匈奴关系大局出发,建议拒绝投降,汉成帝采纳此建议,避免了因小失大破坏双边关系,展现出一定的外交智慧与长远眼光。

在官员任免与评价上,王尊因张忠弹劾被免官,后又因吏民为其鸣冤复职,这一过程反映出官场内部斗争复杂,官员的升降可能并非完全基于真实的政绩与品行,谗言与偏见可能影响公正判断,而民众舆论在一定程度上对官员命运产生作用,也凸显出当时官员考核与任免机制存在漏洞。

在民族关系上,夜郎等地的王侯相互攻伐,拒绝汉朝调解,杜钦对局势的分析深刻且有前瞻性,陈立到任后的一系列行动成功平定西夷之乱,展现出灵活有效的民族事务处理能力。但这一系列事件也反映出汉朝在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面临挑战,需不断探索合适的治理策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