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7章 汉纪二十二 孝成皇帝上之上(1 / 1)

双阳插花芯 读点经典 1602 字 19小时前

汉成帝河平三年至四年:王朝诸事的起伏与应对

河平三年(公元前26年)

春天正月,楚王刘嚣来京城朝见皇帝。二月乙亥日,汉成帝下诏,说刘嚣一向品行纯良美好,要特别加以表彰,封他的儿子刘勋为广戚侯。

丙戌日,犍为郡发生地震,山体崩塌,堵塞了江水,导致江水倒流。

秋天八月乙卯日是月末,发生了日食。

汉成帝发现宫廷藏书散失得厉害,就派谒者陈农到全国各地去搜求失传的书籍。同时下诏让光禄大夫刘向负责校对经传、诸子百家的着作以及诗赋,步兵校尉任宏校对兵书,太史令尹咸校对术数类书籍,侍医李柱国校对医学方面的书籍。每校完一部书,刘向就分条列出它的篇目,概括书中的大意,记录下来然后上奏给皇帝。

刘向觉得王氏家族权力地位太显赫了,而此时汉成帝正喜好《诗》《书》等古文经典,刘向就借着《尚书·洪范》的内容,收集从上古时代开始,历经春秋、战国直到秦汉时期关于祥瑞、灾异的记载,探究事情的来龙去脉,将祸福相互联系,记录占卜应验的情况,按类别归纳,各成条目,一共写了十一篇,叫做《洪范五行传论》,呈奏给汉成帝。汉成帝心里明白刘向忠诚专精,知道他是因为王凤兄弟权势过大才写了这篇论述;但最终还是没办法削弱王氏家族的权力。

黄河又在平原郡决口,洪水流入济南郡和千乘郡,这次造成的破坏程度大概是建始年间那次的一半。朝廷又派王延世和丞相史杨焉,以及将作大匠许商、谏大夫乘马延年一起负责治理黄河,花了六个月才修好。又赏赐给王延世一百斤黄金。参与治理黄河的士卒,如果不是按照公平的价格领取报酬,就记录下来可以免除六个月的徭役。

河平四年(公元前25年)

春天正月,匈奴单于来京城朝见汉成帝。

汉成帝大赦天下的犯人。

三月癸丑日初一,发生了日食。

琅邪太守杨肜和王凤是亲戚关系,琅邪郡发生了灾害,丞相王商要查办此事。王凤为杨肜求情,王商不听,还是上奏请求罢免杨肜,可这份奏章最后被搁置,没有批复下来。王凤因此怨恨王商,暗地里找他的短处,指使频阳人耿定上书,说“王商和他父亲的婢女私通;他妹妹生活淫乱,她家的奴仆杀了她的情夫,怀疑是王商指使的”。汉成帝认为这些都是含糊不清的过错,不足以伤害大臣。王凤却坚持要追查,汉成帝只好把这件事交给司隶去处理。太中大夫蜀郡人张匡,向来奸佞取巧,又上书极力诋毁王商。有关部门上奏请求把王商召到诏狱受审。汉成帝向来很看重王商,知道张匡说的话大多阴险不实,就下令说:“不要处理这件事!”但王凤还是坚持要追查。

夏天四月壬寅日,汉成帝下诏收回王商的丞相印绶。王商被免去丞相三天后,就生病了,吐血而死,谥号为戾侯。王商的子弟亲属中担任驸马都尉、侍中、中常侍、诸曹、大夫、郎吏等官职的,都被调出京城去补任其他官职,没有一个能留在京城担任给事、宿卫之类的职务。有关部门上奏请求废除王商的封国;汉成帝下诏说:“让王商的长子王安继承乐昌侯的爵位。”

汉成帝当太子的时候,曾向莲勺人张禹学习《论语》。等到即位后,赐给张禹关内侯的爵位,任命他为诸吏、光禄大夫,俸禄为中二千石,加官给事中,兼管尚书事务。张禹和王凤都兼管尚书事务,他心里觉得不安稳,多次称病,上书请求退休,想避开王凤;汉成帝不答应,对他的安抚和待遇反而更加优厚。六月丙戌日,任命张禹为丞相,封他为安昌侯。

庚戌日,楚孝王刘嚣去世。

当初,汉武帝打通西域后,罽宾国觉得自己离汉朝太远,汉朝的军队到不了,就唯独他们不归服汉朝,还多次抢劫杀害汉朝的使者。过了很久,汉朝使者文忠和容屈王的儿子阴末赴合谋,一起攻杀了罽宾国的国王;然后立阴末赴为罽宾王。后来军侯赵德出使罽宾国,和阴末赴发生冲突;阴末赴把赵德锁起来,杀了他的副手及以下七十多人,然后派使者到汉朝上书谢罪。汉元帝因为罽宾国地处偏远,就没有追究,把他们的使者安置在县度,断绝了和他们的往来。等到汉成帝即位,罽宾国又派使者来进献贡品并谢罪。汉朝打算派使者护送他们的使者回去。杜钦劝王凤说:“以前的罽宾王阴末赴,本来是汉朝所立,后来却背叛汉朝。对一个国家来说,最大的恩德莫过于让他有自己的子民,而最大的罪过莫过于抓捕杀害使者。罽宾国之所以不报恩,也不怕被诛杀,是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离汉朝太远,汉朝的军队到不了。他们有求于汉朝时就言辞谦卑,没需求时就傲慢无礼,始终无法真正让他们归心顺服。中原王朝之所以厚待蛮夷,满足他们的要求,是怕他们和我们相邻而成为寇患。现在县度的险要地势,不是罽宾国能跨越的;他们表示仰慕汉朝,也不足以让西域安定;就算他们不归附,也不能威胁到西域的城郭。之前他们公然违背节义,恶行在西域暴露无遗,所以才和他们断绝往来;现在他们后悔而来,但派来的没有亲属、贵人,进献贡品的都是些做买卖的低贱之人,他们只是想通商贸易,借着进献的名义,所以才麻烦我们派使者把他们送到县度,我担心这样会被欺骗,名不副实。凡是派使者护送客人,是为了保护他们免受寇害。从皮山出发,往南还有四五个不属于汉朝的国家,派出一百多个侦察兵,分成五班在夜里敲击刁斗自卫,尚且还时常遭到侵扰抢劫。靠驴畜驮运粮食,还得依靠各国供应食物,才能维持生计。有的国家贫穷弱小,无法提供食物,有的国家凶悍狡黠,不肯供给,使者们虽然手持强大汉朝的符节,却在山谷中挨饿,乞讨也得不到食物,离开一二十天,人和牲畜就会被抛弃在旷野回不来。而且还要经过大头痛山、小头痛山,赤土、身热等山坡,让人浑身发热,脸色苍白,头痛呕吐,驴畜也是如此。又有三池盘、石阪道,狭窄的地方只有一尺六七寸宽,长的地方有三十里,下面是深不见底的悬崖,行人骑马或步行都得相互扶持,用绳索牵引,走两千多里才能到达县度。牲畜掉下去,没到半山谷就会摔得粉碎;人掉下去,根本没办法相互照顾;沿途的艰难险阻和危害,说都说不完。圣明的君主划分九州,制定五服制度,致力于使国内昌盛,不追求对外扩张;现在派使者秉承皇帝的命令,护送蛮夷的商人,让众多官吏士卒受苦,跋涉在危险艰难的道路上,使我们所依赖的力量疲惫,去做这些没什么实际用处的事,这可不是长久之计。使者既然已经接受了使命,可以送到皮山就回来。”于是王凤把杜钦的话报告给汉成帝,汉成帝听从了杜钦的建议。罽宾国实际上是贪图汉朝的赏赐和贸易利益,他们的使者几年才来一次。

评论

河平三年到四年,西汉王朝在多个方面呈现出复杂的态势,这些事件深刻反映出当时王朝面临的诸多问题与挑战。

在皇室与诸侯方面,楚王刘嚣因品行获褒奖,体现朝廷对诸侯品德的重视,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维护皇室宗亲关系。但楚孝王刘嚣的去世,也为楚国局势带来变数,反映出诸侯传承对地方稳定的潜在影响。

自然灾异频繁,犍为地震、黄河再决口,给百姓生活与国家经济带来沉重打击。尽管朝廷积极治理,如派王延世等多次治河,但仍暴露出当时对自然灾害应对的局限性,凸显出自然灾害对王朝根基的持续冲击。

在文化领域,汉成帝大力搜求遗书并组织校对,推动文化整理工作,有利于文化传承与发展,展现出对文化建设的重视。然而,这一举措在王朝诸多复杂事务交织的背景下,能否真正有效实施并发挥长远作用,面临诸多考验。

政治层面,丞相王商与王凤的矛盾激化,王凤利用各种手段打压王商,最终王商被免官致死,其家族势力也被削弱。这一事件凸显出王氏家族权力膨胀,对朝廷正常政治秩序造成严重干扰,也反映出汉成帝在处理权臣与朝政关系时的无奈与无力,皇权受到权臣的挑战。

外交上,对于罽宾国的反复无常,杜钦对局势的分析极为透彻,从罽宾国的态度、地理险阻以及汉朝自身利益等多方面考量,建议谨慎对待,汉成帝最终采纳。这表明在处理对外关系时,汉朝能够基于实际情况做出相对明智的决策,注重权衡利弊,以维护国家利益。但也反映出汉朝在西域地区维持稳定关系的艰难,以及在处理与远方国家关系时面临的复杂局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