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天,京房离开京城到了新丰,通过邮差呈递密封奏章说:“我之前在六月中说《遁卦》的预兆没有应验,占法说:‘有道之人刚离开,就会有洪水涌出造成灾害。’到了七月,洪水果然涌出。我的弟子姚平对我说:‘京房可以说是懂得道术,但不能说是相信道术。京房说的灾异,没有不应验的。洪水已经涌出,有道之人就该因预言而死,还有什么可说的呢!’我说:‘陛下极其仁爱,对我尤其宽厚,即便说了会死,我还是要说。’姚平又说:‘京房可以说是小忠,不能说是大忠。从前秦朝赵高掌权,有个叫正先的人,因指责赵高而死,赵高的威势从此形成,所以秦朝的混乱,正先是促使其发生的人。’如今我得以出任郡守,自己承诺要做出功效,恐怕还没做出功效就死了,希望陛下不要让我因为阻塞洪水这类灾异预言,而像正先那样死去,被姚平嘲笑。”京房到了陕县,又呈递密封奏章说:“我之前建议让任良试行考功课吏法,我留在朝中。议论的人知道这样对他们不利,我又无法被蒙蔽,所以说‘与其让弟子试行,不如让老师试行。’我要担任刺史,又要奏事,所以他们又说‘担任刺史,恐怕太守不会同心,不如让他担任太守。’这就是他们隔绝我的手段。陛下没有违背他们的话,就听从了他们,这就是蒙气无法消散、太阳没有光彩的原因。我离开朝廷越来越远,太阳被侵的颜色就越厉害,希望陛下不要觉得召回我有困难,而轻易违背天意。邪说虽然能让人暂时心安,但天气一定会变化,所以人可以被欺骗,天却不可被欺骗,希望陛下明察。”
京房离开京城一个多月后,最终被征召下狱。当初,淮阳宪王的舅舅张博,为人狡诈品行不端,经常向淮阳王索要金钱,想为淮阳王谋求入朝的机会。张博跟随京房学习,还把女儿嫁给了京房。京房每次朝见皇帝回来,就把和皇帝说的话告诉张博。张博就记录下京房说的机密话语,让京房为淮阳王撰写请求入朝的奏章草稿,都拿着去给淮阳王看,作为凭证。石显得知此事,告发京房与张博合谋,诽谤政治,把过错归到皇帝身上,误导诸侯王。京房和张博都被下狱,判处死刑,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流放到边疆。郑弘因为与京房关系好,被免官成为平民。
御史中丞陈咸多次诋毁石显,过了很久,因为和槐里令朱云关系好,泄露了宫中的话,被石显暗中探知,陈咸与朱云都被下狱,被剃去头发罚做城旦。
石显的权势日益盛大,公卿以下的官员都畏惧石显,走路都不敢出声,小心翼翼。石显与中书仆射牢梁、少府五鹿充宗结成党羽,那些依附他们的人都得到了宠信的官位,百姓编歌唱道:“牢梁啊!石显啊!五鹿充宗啊!他们的官印多么累累,绶带多么飘飘啊!”
石显心里明白自己独揽大权,生怕皇帝一旦听信身边人的话来怀疑自己,于是时常向皇帝表示忠诚,拿一件事来获取皇帝的信任作为验证。石显曾经奉命到各官府办事,需要征调物资,他事先向皇帝禀告:“恐怕回来晚了宫门关闭,请陛下允许我拿着诏令让官吏开门。”皇帝答应了他。石显故意在夜里回来,声称有诏令让开门进入。后来果然有人上书告发“石显专擅命令,假传诏令打开宫门”,皇帝听说后,笑着把奏章拿给石显看。石显趁机哭泣着说:“陛下过分偏爱我,把事务交给我处理,下面的人没有不嫉妒的,都想陷害我,像这样的事情不止一件,只有圣明的君主了解我。我身份低微,实在不能以一人之身让众人满意,承受天下人的怨恨。我希望归还掌管中枢机要的职位,去后宫做打扫的差役,这样死了也没有遗憾。希望陛下怜悯我,恩赐我,以此保全我的性命。”皇帝认为他说得对,很怜悯他,多次慰劳勉励石显,给他丰厚的赏赐,赏赐加上别人贿赂他的财物,价值一万万。当初,石显听说众人纷纷传言是他害死了前将军萧望之,担心天下的学士诋毁自己,因为谏大夫贡禹精通经学且有高洁的气节,于是派人向贡禹表达心意,与他深深结交,趁机向皇帝举荐贡禹,贡禹历任九卿之职,石显对他礼节周到。于是有人称赞石显,认为他没有嫉妒诬陷萧望之。石显施展权术欺诈来为自己解脱、取得皇帝信任,都是这类手段。
荀悦评论说:奸佞之臣迷惑君主的程度太厉害了,所以孔子说:“要远离奸佞之人。”不只是不任用他们而已,还要远远地隔绝他们,堵塞他们的源头,这是警戒到极点了。孔子说:“政,就是正。”重要道理的根本,在于端正自己罢了。公平正直真实,是为政的关键。所以对于德行一定要核查其真假,然后授予相应的职位;对于才能一定要核查其真假,然后交付相应的事务;对于功劳一定要核查其真假,然后给予相应的赏赐;对于罪行一定要核查其真假,然后施加相应的刑罚;对于品行一定要核查其真假,然后予以尊重;对于言论一定要核查其真假,然后予以采信;对于物品一定要核查其真假,然后加以使用;对于事情一定要核查其真假,然后进行处理。所以众多正直之士聚集在朝廷,各种事情就能在下面切实做好,先王的治国之道,就是如此罢了!
八月癸亥日,任命光禄勋匡衡为御史大夫。
闰月丁酉日,太皇太后上官氏去世。
冬天十一月,齐地、楚地发生地震,下了大雪,树木折断,房屋倒塌。
评论
汉元帝建昭元年至二年,宫廷内外诸事纷繁复杂,深刻反映出西汉王朝在这一时期面临的重重危机与严峻挑战。
宫廷内部,从冯婕妤勇挡熊一事可看出后宫的人际关系复杂。傅婕妤与冯婕妤因这一事件产生嫌隙,揭示出后宫妃嫔之间的明争暗斗,而这种争斗很可能会影响到朝廷局势,因为后宫关系往往与政治利益相互交织。
政治层面,汉元帝面对国家诸多灾异现象,试图通过京房的考功课吏法来解决问题,但遭到众多朝臣反对。这一事件凸显出朝廷内部在政治改革上的分歧,同时也反映出旧有势力对新政策的抵制。京房与汉元帝关于任用贤才与国家治乱的对话,明确指出石显等佞臣专权是导致国家混乱的重要原因,然而汉元帝虽明白京房之意,却未能采取实际行动辞退石显,足见其政治上的软弱与昏庸。石显凭借权势排除异己,京房、郑弘、陈咸、朱云等人皆遭陷害,使得朝廷正直之士难以立足,政治生态愈发恶劣。石显为巩固权势,施展各种权术欺诈皇帝,迷惑众人,进一步加剧了朝廷的混乱与腐败。
在这种政治环境下,百姓生活也受到严重影响。地震、雨雪、洪水等自然灾害频发,百姓饱受饥荒、瘟疫、盗贼之苦,社会动荡不安。而朝廷却在佞臣把持下,无法有效应对这些问题,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困境。
总体而言,建昭年间西汉王朝在政治、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全面爆发,汉元帝的昏庸与软弱,石显等佞臣的专权,使得朝廷失去了应对危机的能力,西汉王朝的统治根基遭到严重动摇,衰落之势愈发明显。这些事件也为后世提供了深刻教训,君主必须明辨忠奸,果断决策,坚决打击佞臣,才能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,否则必将导致政治腐败、社会动荡,最终走向衰落。